你可以慢 但不可以懒
1
我有个朋友,人送外号“树懒先生”。
树懒先生真的很慢。上大学那会儿,老师要求看一本书,不到200页的书籍,树懒先生翻了再翻,从开学看到期末考试前,终于看完了;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不停地回放、一帧一帧地看,一个月之后,树懒先生说,他好像有点看懂了;有段时间心血来潮,我拉着几个好友一起练3000米长跑,树懒先生跑得很慢,往往是我们在一旁休息完,满血复活,树懒先生才跑完……
前段时间大热的《疯狂动物城》,树懒闪电出现的片段,我都笑疯了,每天见惯了真人版,终于有机会见到动画版了。呵呵。
电影《疯狂动物城》
2
工作之后,树懒先生稍稍收敛了本性,工作效率那叫一个快。往往是一个项目还没做完,就已经有三四个项目在排着队了。树懒先生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忙得天昏地暗。
一年之后,树懒先生由于工作出色,老板有意提拔他为部门主管。只要他在两个月内再加把劲,完成3个项目,升职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谁也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树懒先生居然请了假去旅游,硬生生放弃了升职加息的机会。
虽说是旅游,但是树懒先生也没闲着,一路上,看看书,写读书笔记;拍些照片,记录沿途的风景,精心为每张照片配上了一小段文字;吃当地小吃,写美食评鉴;顺便还写了一年的工作心得,整整两大本笔记。
在旅游的时候,树懒先生还结识了一个很有名的饭店主厨,可把我们羡慕坏了。
原来,树懒先生在旅游的途中,偶然进到一家饭店,点了店里的新品套餐。那天,树懒先生依然吃得很慢,细嚼慢咽,细细品尝,还不时在笔记上记录下每道菜的美食评鉴,所以一顿饭整整吃了两个小时。树懒先生一系列奇怪的动作,引起了主厨的注意,于是,两个人开始聊。那道新品其实是主厨的新作,树懒先生从口感到摆盘,与主厨越聊越默契,两个人相见恨晚。
想不到吃得慢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3
大四的时候,我在一家报社实习。做新闻的人都知道,除了拼独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拼速度,也就是新闻的时效性。
所以,我告诉自己,速度要快!
于是,一个专题,两个小时之内,我奋笔疾书,写了8000字;一个人物采访,十五分钟内搞定。这种一味追求速度写出来的稿件,质量可想而知。逻辑混乱,上下文之间衔接不通顺,人物没有细节,稿件一 一都被记者打回来了。
记者直言直语,以我现在的能力,远还没到拼速度的程度。现阶段不是拼快,而是要慢,慢工出细活。
这下我傻眼了。
为了改掉我急躁的毛病,带我的那个记者特意给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让我一字一句地修改专题,抓细节、抓人物、抓亮点,每个段落都多次揣摩,一个星期之后,我修改的专题终于勉强过关。
4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平时无论做什么,总是强调要快,再快,恨不得再快一点。
但是,有时候一味拼命赶路,很容易变得浮躁、急功近利。走得太快,就会忘记行走的意义,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因为追求速度,所以树懒先生曾经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写项目报告,没有时间写工作总结,也没有时间看书参加培训充实自己。树懒先生坦言,其实那个时候,因为走得太快,只是一味地输出,但是却没有时间去充实自己,久而久之,有点空虚。他一直调整不好自己的状态,整天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就算是当时得到升职加息,他也没有把握能够带好整个团队。倒不如利用一点时间,让自己稍微放慢脚步,慢一点,调整一下状态,总结工作上的经验教训,给自己“充满电”,再重新出发。
是的,树懒先生很慢,但是树懒先生不懒。
树懒先生看书的速度很慢,但是他并不懒,一年下来,精读的书也有20本左右。有些书可以快读,而有些经典著作则适合精读、慢读。树懒先生每次都会花时间把经典书看懂,看透。
树懒先生看电影的速度也很慢,但是他并不懒,一年的时间,基本保持在25部左右,而且每部电影都会写出精彩的影评。
树懒先生跑步真的很慢,但是他绝不偷懒,每天3000米,不管用多少时间,他都坚持跑下来。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两年,一直到大学毕业。
对了,大学时树懒先生看了一个学期的书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一本社会学名著,树懒先生的读书笔记,比书籍都要厚上很多,对于里面的有些章节,树懒先生倒背如流,对于书的理解,头头是道。
树懒先生看了一个月的电影,是堪称经典之作的《霸王别姬》,每一个镜头树懒先生都会暗自揣摩,对影片拍摄技巧、影片风格、语言、配乐、对白等都进行研究,他还从图书馆抱回一堆电影方面的书籍,写出来的影评,简直达到论文的标准。
有时候,不妨像树懒先生那样,可以慢,但是不可以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