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读孤求败娱乐圈

周星驰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他只不过还不是“导演之王”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47人  TIDE潮汐全浸英语阅读

每一次周星驰的新电影上画,毫不例外总会泛起惊涛核浪,尤其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想抓住凤毛麟角,荡漾出自己的声响动静。

从《新喜剧之王》的宣传路演开始,关于周星驰是否江郎才尽,影片能否重新制霸春节档票房,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冠冕是否旁落之类话题,朱玉纷呈连绵不绝;从1988年的《霹雳先锋》开始,一个孜孜不倦工作了30年的电影老兵共出演或制作了55部电影;今年56岁的香港老导演,在2019年献出自己的第56部电影作品《新喜剧之王》,一头白发的周星驰,依然这样为新中国的新娱乐文化媒体事业不断贡献能量和流量,不知道大家为何还苦苦纠结于区区一个春节票房的输赢?还非要争论个你死我活说周星驰是不是“喜剧之王”?

其实,周星驰从一个儿童电视栏目主持人(TVB的《430穿梭机》),到“死跑龙套”(《射雕英雄传》的士兵甲),到最佳男配角(《霹雳先锋》),到成为金像影帝(《审死官》),再到成为金像导演(《少林足球》),他的真正身份,全在这一句话中,一直都没有改变。

“我想说的是,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我的名字叫周星驰。”

TVB《430穿梭机》 周星驰和曾华倩主持 《射雕英雄传》兵丁乙
《霹雳先锋》
《审死官》夜探客房
《少林足球》少林功夫+唱歌跳舞

当年周星驰的迅速窜红令所有人意外,他确实属于逆袭。没有发哥的潇洒,没有成龙的大哥光环,没有德华的俊朗,没有朝伟的忧郁,他甚至不走在香港蒸蒸日上的影视工业的正轨上。他硬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生生挤出一条独门星路,树立“无厘头”的个人风格,开山立派。

即便90年代初横扫票房,1992年甚至被称为周星驰年(该年周星驰有7部电影上画,《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鹿鼎记2》《家有喜事》《逃学威龙2》《漫画威龙》年度票房前五全部是周星驰作品,累计票房约2.8亿港元,按20倍通胀,约等于现在的56亿),然而,他还是不入表演的主流殿堂。他的表演当时被称浮夸,哗众取宠,用力过猛;迄今为止,在表演这件他做得最好的事上,他也仅仅获得一个金马奖最佳配角,一个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一个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一个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一个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主角,在台湾金马奖他仅获得一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2年《审死官》提名角逐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输给了《警察故事3》的成龙。从此周星驰没能再获得一次角逐金马影帝提名的机会。

1991年周星驰作品票房

评奖专家当然有评审专业的高度的角度,而周星驰的演技如何大家有目共睹,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在自我演化,从《赌圣》的夸张到《审死官》的嚣张,从《鹿鼎记》的贱拽到《国产凌凌漆》的冷面,再到《喜剧之王》和《功夫》的不着痕迹,他实现了戏中人与自我的合一,让大家觉得这个角色如果不是周星驰来演,感到浑身不自在的地步,“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一句话,实实在在是对他于喜剧表演贡献的肯定。

《喜剧之王》Sunny哥考演技

如果换一个方法来看他的表演,大多拿奖的电影,总是和某个时代背景紧密关联,离开了那个时间之后,再回头看一两次,就已经耳熟能详,渐渐沉闷平凡。而周星驰的大部分角色,特别是92年之后,重新打开来看,虽然故事人物背景都已经倒背如流,却有如开了一坛久封地下的陈酒,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不舍得快进一格。为什么呢?新片上画的时候,可能被他的气场吸引,或被那些意想不到的反转,出其不意的惊喜牵引,当这些套路都熟悉,才留意到他的表演层次,进入那些他当初用全身心放进去的细枝末节,发现他在故事场景人物经历的镜头转变中,表演得如此流畅自然,每一个表情,眼神,站姿,甚至是身体的松紧程度,台词的紧急缓慢轻重,都在示范什么是表演,观众根本没有机会从中跳戏分神。

当然,周星驰的成功离不开当时香港电影工业的繁荣,以及他身后的那些绿叶。不得不提的几个名字,王晶,刘镇伟,李力持,杜琪峰,谷德超,程小东,元华,潘恒生等,特别是几个导演和编剧。个人最喜欢的几部周星驰电影,《审死官》导演杜琪峰,编剧邵丽琼,《鹿鼎记》导演王晶、编剧王晶,《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编剧技安(刘镇伟);《国产凌凌漆》导演李力持、周星驰,编剧李力持、周星驰、谷德超;虽说周星驰是片场的导上导,编上编, 左右了很多影片的最终走向,但这不能抹杀这些天才导演对他早期作品的贡献。正是这些导演编剧给出的框架结构,让周星驰的电影能量爆发得更加彻底,自由是相对的,有了牢笼才更有越狱时火花四溅的冲突,可以说,周星驰在电影世界中的天才横溢,如一匹初生的奔马,在这些天才骑手的牵驭下,开始一路狂飚,四野突进。

成功的结果是周星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力,成功的代价是他开始不仅仅满足于表演这个领域,开始把他的天才之手伸向编剧,伸向监制,伸向导演。在《破坏之王》中周星驰首次尝试监制的角色,而他正式参与导演的第一步电影,是《国产凌凌漆》。

周星驰说,“我本身对导演这方面是有兴趣的,而我也有纯粹演戏的时候。除了演戏外,所有与电影有关的东西,我都不介意去学,边做边学。有时候,也有被迫的感觉,就是当我觉得有更好的东西,我会忍不住要说出来的。但我要说一句,我的东西未必一定好,我一直只是想把刀磨利一点,再学多些,练多些。”此时他还把自己界定在尝试阶段。

《国产凌凌漆》是本人最喜欢的周星驰电影,没有之一。我刷了估计没有100遍也有50,无聊时,苦闷时,低落时,有朋自远方来时,空虚寂寞冷时,该片简直是我的十全大补丸,每次看完都满血复活,闻一闻舒筋活络,咻一咻龙马精神。有一个经年的南粤好友,大概每年见一两次面,由于每次来我苦于没有好酒好菜招待,都以该片款待之,年复一年,我们开始以“文西” 与“阿七” 相互称呼:

《国产凌凌漆》唏嘘的猪肉佬

“点啊,文西?几好嘛,文西?”

“我同你讲左好多次,请叫我的全名,达文西!”

“好既,文西。”

“多谢!”

“咪客气啦,文西!”

但是该片,在我而言,已经是周星驰导演作品的最高峰,或者说是参与导演作品比较准确。姑不论《长江七号》与《西游降魔篇》,即使是叫好又叫座的《少林足球》与《功夫》,从电影导演的角度出发,都与《国产凌凌漆》不在一个高度上,而表演也总是没有阿七这个角色来得丰满,可能是周星驰分心太多,无法集中精力在表演之中。

但就导演和剧本而言,后来的《少林足球》和《功夫》,在故事结构的完整度,立体度,以及多样性上是不如《大话西游》系列以及《国产凌凌漆》的。周星驰的导演与编剧,很大部分架构在漫画的结构与情境中,并从中吸取营养借力。由于《少林足球》和《功夫》没有蓝本,是周星驰独立创造,属于从零开始的无中生有,故事线与人物角色朔造都略显单薄,如果不是他对功夫的热爱,如果没有特技的渲染,很大可能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热闹。当然,其中的许多场景片段设计演绎出来还是很周星驰风格,留下津津乐道的周氏回忆。不过,单薄的故事结构就不会给角色发展与表演留下足够的回旋与扩展空间,这或许是看起来总没有前面两部那么过瘾与暗爽的缘由。

回过头来说说《西游》系列,周星驰对《西游》的热情无人不知,在《大圣娶亲》和《仙履奇缘》中,由于剧本的丰富度,加上他对角色精神的深入理解,确实是由内至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有血有肉的难以忘怀的美猴王形象,甚而至我第一次看都没能看出那个带着金刚圈“好像一只狗”的孙悟空是周星驰扮演的。那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我的心中有三个孙悟空的形象,且只有三个,都被占满了,一个是动画片《大闹天空》中在蟠桃大会喝得东倒西歪的齐天大圣,一个是每年暑假都要出来霸屏的涂着金色眼影的六小龄童塑造的孙行者,还有一个就是周星驰的至尊宝,估计很久也不会有第四个了。

而周星驰导演(执行导演郭子健)的《西游降魔篇》,由于故事是有蓝本的,整体架构比较完整,还被加入了其他漫画角色,伏虎、天残脚、空虚公子、如来神掌、黑猩猩,所以看起来还是落英缤纷漫天彩霞。可惜不是由周星驰亲自出演,另外所选演员也是略有落差。文章还是演自己比较适合,志得意满的京城小开,他的演艺生涯在《雪豹》中本色演出已经达到顶峰,稍有亮点的是《走着瞧》中和两头驴看不开的下乡知青,比较严肃意义上进入表演层次的是《一步之遥》中的武七;这个唐僧交给《西游伏妖篇》里面的吴亦凡本色演出说不定更好。

把段小姐交给舒淇也不是不可以,前半段舒淇把一个驱魔人的刚勇表现得不错,可惜那一段周星驰认为重中之重的月光下的灵魂独舞,可能找个专业舞蹈演员做替身,只给个倩丽的背影也可以,也比舒淇那僵硬的筋骨更来得引人遐想,比如《这就是街舞》中的专业舞蹈嘉宾朱洁静小姐;跳舞可不是请客吃饭,身段、腰肢、款摇、动静的韵味,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来不得半点马虎,只可惜了卢冠廷那一段《一生所爱》,在经典的音乐色中硬生生让舒淇小姐在与紫霞仙子的接力中掉了一回棒,可能星爷更了然于胸的是硬桥硬马的咏春吧。

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蹈家朱洁静

当然最不适合的是黄渤了,孙悟空可以邪恶,可以坏,可以不循规蹈矩,但绝对不能低俗,不能淫贱,不能丑陋,不然怎么叫美猴王,怎么大号齐天大圣?黄渤那段撩妹的舞蹈,或许是这个角色最大的败笔了。孙悟空是无欲则刚的最高典范,可以如至尊宝般情深,但尤其不能败在淫欲上,形象可以延展,但不可以亵渎,难怪六小龄童老人家也接受不了。

个人最喜欢的是猪刚鬣的选角和烤猪炉那一段的设计,奇诡绚丽,是猪八戒这个角色的一大突破创新,现在每次重温西游记,脑海中出现的都是猪刚鬣满面油脂的俊美面庞。

整体而言,虽然《西游降魔篇》票房不错,总是觉得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和之前的电影差了那么一点东西;而后来的《美人鱼》更是差强人意了,虽然票房破纪录,除了小猪罗志祥那只大章鱼,基本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东西。所以我还是认为,周星驰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演员,“喜剧之王”是喜剧表演之王,而还不是喜剧“导演之王”。

但这丝毫不影响周星驰在我心中的地位,并且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他从一个天才演员转型成一个成功导演面临三个关键的障碍要冲破:

第一,在获得导演权力的时候,在他同时要兼任主演的阶段,如何平衡导演与主演的角色?一个好的办法是他的身边有好的导演与编剧辅助制衡,比如李力持刘镇伟与谷德超,这些人必须有与他在同一个对话高度的思考力,判断力,和对电影创造的想象力,对创新的渴望度;同时还要能被他说服,包容他的创意能量,兼收并畜到原来已经设计好的创作体系中,同时,还要能管住他,让他发癫得恰到好处,又不至于一意孤行,破坏整个项目的结构,进度,和预算。同时,还要分担一个导演与投资人,制片人,以及市场各个山头势力的沟通精力与阻力。包括周星驰名义上并没有担任导演的前期诸多优秀作品,他也已经担任了相当一部分导演与编剧的工作,保持这样一个团队,战斗力依旧,最后只不过在影片导演名单上加上了周星驰的名字而已。《国产凌凌漆》就交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第二,更关键的是周星驰如何突破自己的障碍,如何管住自己的权力欲?坐上第一把交椅后要思考的广度和高度与仅仅作为一个演员凭着自己的天才与市场号召力而天马横空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当你做好了前者,你是否还有精力去做好后者?尤其在你还在学习如何做好前者的牵绊中的时候?尤其在周星驰存有对电影艺术执着和质量完美要求的执念的时候?尤其在他已经具有话语生杀大权,当思想发生冲突,当团队内部发生矛盾,以前的周星驰可能闹闹脾气,被人哄哄就会适当勒马回旋,当自己已经是第一导演了,他能放弃自己的来之不易的构思与创作吗?特别是他又从小养成的如此率真而又呐言的性格?所以争吵在所难免,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圈中这么多恶言的原因?《少林足球》如果不是在当年低迷的香港电影市场横扫千军,在戏外与投资人林少明之间的分歧,估计一时半刻也不是这么容易把灰尘扫掉。在网上有《西游伏妖篇》制作中周星驰与徐克导演的一个视频,仅仅为监制,周星驰也因特技问题与徐克龃龉。可能周星驰自己才知道内里的真正原因。但是与刘镇伟、李力持,谷德超这些人的合作后来确实越来越少,甚至于无。这里并无对错之分,这些香港电影的精英我猜想是非常十分肯定地想与周星驰继续合作的,毕竟他们不与周星驰合作之后也就才思枯涸,只能游走在之前的烛光中对墙吃面。

第三,在周星驰转型导演的过程中,香港电影走入低谷,中国电影市场崛起。周星驰在前期与向氏兄弟的渊源大家都了解,虽说中国市场大量吸收香港电影的资源,人力以及经验,香港电影市场的运行模式与中国市场毕竟有相当大的分别。从人面谙熟的香港电影圈进入中国市场,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除此之外,周星驰之前的创作来源,基本上来自于他在香港市场从小长大的生活经历,如今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何况还面临自己成名之后渐渐远离的草根小市民的生活经历?更有一个就是年龄渐长,而电影的不朽内核主题永远是青春爱情荷尔蒙,即便是笑点,也在新的时代中有更新迭代,他好像距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这些种种,都是成为导演身份的周星驰始料不及的。《国产凌凌漆》中文西出场的街市背景,虽说是在深圳,但那个年代的深圳街市与周星驰自小长大的街市分别并不大,包括那张他与袁咏仪嘿咻的猪肉台。有一段对罗家英的采访,罗家英说周星驰让他穿上底横胶拖出场,还要在街市地上洒上水,让他践踏着污水“啪嗒嗒”的亮相;这些细节,都是构成周氏电影吸引力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在美人鱼中邓超与林允吃鸡的环境创设,则远不如前面那个街市来得真实,自然,而又富有戏剧舞台感的张力。

《国产凌凌漆》文西出场

以上或许有那么一条半条是周星驰后来专注投入做导演,而不做演员的原因之一。华人中既做导演又做演员,而又平衡得相对好的是姜文。不过姜文与周星驰的情况不一样,姜文自恋得霸道,他导演的戏,很少他自己不出演的,要么找一个像自己的来演,要么把核心演员都盖上他的印章(不是盖在许晴屁股上那种)。他导的民国三部曲,像孙悟空身上能吹出毫毛,到处都是他的化身。能把持自己的风骨的只有少数几个,比如周润发发哥饰演的黄老爷以及替身,葛优葛大爷饰演的马邦德,和王志文老师饰演的王天王。

周星驰不一样,所有哪些让周星驰走向封“神”之路的电影,剧本再好,如果换成别人来演,可能很多都会变成烂片。反过来说,即便再烂再普通的剧本,如果周星驰来演,肯定不会是烂片;或者说,烂片也会咸鱼翻身变成游龙戏水。他的作用除了自己演得好之外,他还有很神奇的一个功效,就是只要周星驰参演,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还有身边的各种配角和小人物,即便是一个阿婆,或者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妓女,都发出钻石般的动人光芒。

而这些绿叶,无论合作之后是否说他的坏话,离开了周星驰的电影,在其他戏里,脸孔还是那些面孔,但总缺少那么些许神采,好像缺少了太阳的光合作用,不在那么翠绿,有些更好像自己演戏灵感的玻璃灯泡里的光亮,都已经在与周星驰的合作中被吸走,只剩下发黑的钨丝在忽明忽暗。

比如《破坏之王》中的“断水流” 大师兄,一个长得像黎明般眉清目秀的龙虎武师,竟然把“人间凶器”这个角色演得这么传神,这个电影没有他,何金银哪有那么出彩?

”不是。。。不要误会 我不是针对你

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破坏之王》“断水流”大师兄

而所有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如果换做别人来导,他来演,极有可能可能除了票房好看之外,也会赢回口碑。

可是他又回不去了,从演员蜕变成导演,掌握了大权,不是那么容易走回去,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当然,被岁月一刀刀剐割的外表,也是把这条回头路给堵死了的砖墙,不可能每一个剧本的主角都是食神,披一头飘飘的白发踏波而来。

读到这里,或者你会问,为什么老讲旧的,不讲讲《新喜剧之王》?

之所以还没讲,是因为我还没去看。之所以没去看,是因为我不敢去看。可能有人会拿出沙煲那么大的拳头狂怼我的胸口,新电影你都不去捧场,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原因有两个。

其一,《喜剧之王》虽说不是我的最爱,但也排第二了,主要是因为结局部分拍得有点仓促,完全陷入了当时警匪片的俗套。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把周星驰“封神”,称其为“喜剧之王”,我一点异议都没有,即便没有这部点睛之作,周星驰也是我心目中华语电影独一无二的“喜剧之王”!可是,大家对一个人的喜爱,至臻到“封神”的程度,往往就会构造出一个虚幻的形象,这个形象渐渐高大,把大家的判断力混淆,不再愿意分辨周星驰是表演的“喜剧之王”,而还没到导演的”喜剧之王“,只要是打上周星驰作品的封印,心里就充满了期望,周星驰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惊喜?

我几乎一部不落的看过所有周星驰的影视作品,从《430穿梭机》、《IQ成熟时》、《盖世豪侠》开始,从看录像带开始,即便是不那么经常被提起的《孖仔孖心肝》、《小偷阿星》,到后来坐进电影院去看《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确实后来在电影院看完的感受,越来越有点不是那么畅快,甚至有点提心吊胆,这种感觉可能星迷都会明白。

其二,最近关于《新喜剧之王》的评论铺天盖地,大部分都是负面为多,越看越心塞。虽然理性冷静的想一想,创造这个事情本来就很主观,每个人喜好不一样,自己不亲自看过怎么能盖棺定论呢?可是,心里想想总是不毛而栗,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还是等等吧,当年《喜剧之王》上映的时候,不是也被称为烂片?伟大艺术大师都是领先于时代的,时代越不接受的东西,或许越证明周星驰的电影造诣之深。梵高的画,不是也曾经无人问津?或许尘埃落定之后,大家才能看到他的好?

我心里老是这么想着,心里毕竟踌躇。我又安慰自己,哪个“神”不是也会有跌落神坛的时候?叱咤足坛的神奇教练“魔力鸟”穆尼里奥,已经被曼联炒了鱿鱼,他要是换个俱乐部,带的再烂,我还不是会成为那个俱乐部的“鸟粪”?电影导演更加是个青春饭,青春不再激情不来,才情枯竭,为什么就不能从徇烂回归平静呢?从周星星,到星仔,到星爷,无碍是人生的一条抛物线,经过了最高点,总会进入下落的轨道,我们怎么就不能平静的接受呢?只要他乐在其中,俊采星驰,又有什么好害怕的?留下点回忆照亮星际就可以了。


喜剧之王工作人员合照,右一《喜剧之王》导演之一李力持 《喜剧之王》男一,女一和女二

“喂,前面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也不是了,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

童年周星驰
周星驰和周妈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