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2023-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f57b42734ec0

前段时间爆火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让我们再次见识到了大唐的盛世景象。长安城更是让许多青年才俊无比向往。然而电影中的玉真公主虽出场不多,但却格外重要。

她现身在歧王府的宴会上。众多仕途无门的墨客,都想通过这样宴会获得赏识,继而得到荐举。王维更是用一曲《郁轮袍》惊艳四座,令玉真公主为之倾心。

抛开电影,历史上的玉真公主也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她喜爱道学,善于创作诗词,喜欢与当时的文人交往进行艺术上的交流,也是许多盛唐诗人的仕途贵人。

可以说,在唐朝诗词歌赋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更是被一众多学子称为:大唐第一女伯乐。那么享有此美称的玉真公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

  1 生于李唐王朝乱世之秋,童年不幸

玉真公主,本名李持盈,字玄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母亲是昭成顺圣皇后窦氏,还是武则天的孙女。因排位第九,因此又有九仙公主之称。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哥哥叫李隆基。

虽然贵为公主,但却生不逢时。公元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但武则天仍在幕后对政务进行干预和决策。父亲虽贵为子,享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誉。但却不能掌握实权。继位初期,只能当一个傀儡皇帝。

虽然李旦事事忍耐,步步退让,但还是被武则天拉下皇位。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后,降封李旦为皇嗣。而李持盈正是出生在此时。

为困住他,武则天以母子情深为由,让其居住在宫中。实则就是软禁在内。玉真公主一家的处境更为艰难了,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说话处事也需十分低调。

看似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公元693年,武则天的宠侍韦团儿,因对李旦起了爱慕之情,多番示爱惨遭拒绝。后又受肃明皇后与玉真公主生母德妃凌辱,故心怀怨恨的韦团儿,诬陷她们以蛊术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听后暴怒,随后,将刘氏和窦氏秘密处决。而那时李持盈才三岁,小小年纪不仅经历丧母之痛,还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后来她幸好被姑姑太平公主抚养。太平公主因从小深得母亲武则天和父亲李治的宠爱,性格张扬,喜爱权势,处事手段比较强势。可想而知,寄人篱下的玉真公主在她的育下应该会活得比较小心,不敢放肆。

虽然玉真公主出生在皇室,本该拥有快乐无比的童年,但却没那么好命。身处乱世之秋的李唐皇朝,她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需要处处留心,生怕做错事、说错话而命丧黄泉。

又因早早见证了宫中的血风腥雨,在权斗之中也让她明白,亲情在皇权面前,更是一文不值,不堪一击。这让玉真公主不由想远离纷争,远离那些复杂的人和事。

  2 出家入道,大力举荐墨客入朝为官

公元710年,玉真公主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时身为临淄王的哥哥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在长安城发动了政变。李隆基带领禁军杀了唐中宗遗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扳倒了韦后势力。这就是历史上的唐隆之变。

随后,父亲复位,哥哥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掌握实权,李持盈获封昌隆公主。公元711年5月,改封为玉真公主。正当拨开云雾见天日之时,应当真正享受富贵与尊荣的玉真公主,却做了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出家入道。

在女权思想盛行的唐朝,提起唐朝女道士,可能大部分人最先想到鱼玄机 。其实玉真公主也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因幼年经历丧母,青年又目睹韦后,安乐公主因争夺权力丧命的凄惨下场。使得她不想再卷入皇权争夺之中,萌生出想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次年后,渴望自由的玉真公主,以为母亲祈福为由,向父亲唐睿宗提出与姐姐金仙公主一同入道学习。唐睿宗虽不舍,但出于对年幼丧母女儿们的愧疚还是应允了。并且不顾大臣们的阻拦,花费巨资为她们修建了道观,分别叫金仙观和延生观。

与其忍受皇权下的纷争与折磨,还不如舍弃荣华,远离宫廷。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道士。

也是这一年,父亲李旦不满太平公主的势力威胁到李隆基,为了压制她,便让位给太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对胞妹疼爱有加的李隆基,尽管玉真公主已出家入道,但还是给予了很高的地位和权势。甚至不惜耗资巨款,命人在洛阳正平坊为玉真公主修建了安国观。只为让妹妹能静心修缮。

玉真公主出家后,更是潜心钻研文学、道学,结识了许多有才华的文人雅士,并且在终南山脚下组织文学座谈会,邀请各地的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她通过座谈会发掘到的人才,均以皇妹之名推荐给哥哥唐玄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仙”李白和“诗佛”王维。

虽说李白满怀抱负,为求官职,四处奔走,寻求推荐,但却郁郁不得志。直至公元735年,遇到了玉真公主,李白通过卫尉张卿,将《玉真仙子词》献给玉真公主,此诗用词优美,玉真公主看完后,对李白卓越的文采十分欣赏,还热心把他引荐给京城的权贵,更是在唐玄宗面前,大力举荐李白。这才开启了李白的官仕之路。

而玉真公主这个荐举人,在众多才俊学士之中名声大噪。大家都希望通过她的推荐,让心中的宏图大志得以舒展。而玉真公主也不负众望,不遗余力地举荐良才。因此,她也被人们誉为:大唐第一女伯乐。

  3 任性一生,与皇帝哥哥共进退

虽然玉真公主已出家修道多年,但她依旧关注百姓的疾苦。认为不应再收受百姓的租赋了。于是在公元744年,上书哥哥唐玄宗,表示自己入道多年,早已是道学中人。希望能放弃公主的身份,免受租赋,归还府邸。请求哥哥让她削去公主名号,归还家产。但唐玄宗不舍,因而拒绝。

随后,玉真公主又拿出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的女儿、陛下的妹妹等身份,表明自己地位已经很尊贵,不需要用公主之名来实现个人的修行。在再三请求下,唐玄宗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

原本以为可以平淡安宁的生活,却被猝不及防的变故而打破。镇守在边镇的节度使安禄山,长期重兵在手,使得他有了叛变的野心和实权,恰好当时又与宰相杨国忠,明争暗斗,水火不容。继而对朝政的不满与日俱增。

于是在公元755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反抗唐玄宗的统治,发起了内战。也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战乱期间,失势的唐玄宗被迫出逃至川蜀一带。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又策划了马嵬(wéi)兵变,随后在灵武,也就是今天的宁夏,自立为帝,李隆基被迫让位。李亨改元至德,开启了属于唐肃宗的皇朝。在唐肃宗的带领下,唐朝将领精兵将叛军击退,收复失地。

战事平定后,在唐肃宗的安排下,唐玄宗李隆基回到了当年做临淄王的府邸,开启了被圈养的晚年生活。失势的唐玄宗,众人都避之不及,唯有玉真公主,心系皇兄。

原本已心向道学的玉真公主,在得知哥哥被迫退位后,还是选择与李隆基共同进退。她不顾俗人的眼光,脱下道服,前来共游梨园,畅谈道学。只为哥哥李隆基排解心中苦闷,可谓兄妹情深。

后因唐肃宗要削弱唐玄宗党羽的势力,禁止了玉真公主的探访。最后,玉真公主搬到了敬亭山别院,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安度晚年。

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公主是借一时的出家之名逃避婚姻。但是玉真公主一心向道,没有还俗。直至762年,72岁的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安然离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公主。

玉真公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色彩。她用智慧与才情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更以她独特的方式推动了大唐文化的发展。

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玉真公主始终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她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推动各种文化交流。她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精神支柱,鼓舞了许多人勇往直前,追求理想和梦想。即便选择离开皇宫,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何尝不是遵循内心而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