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

从一件"诡异"事件引出“小升初”孩子到哪里上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377人  悠着点打卡

这一段时间,部分家有“小升初”孩子的家长,很纠结。特别是那些较富裕的家庭,不知道该把孩子送到哪里去——只要能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临汾、运城、太原,送月球也在所不惜。可怜天下父母心,此等良苦用心,但愿孩子能懂。恰好,昨天发生一件“诡异”的事,让我萌生了谈谈这件事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早上去学校后,把作业拿了出来,后边的同学还拿过去看了一下,然后又放回儿子桌子上。等儿子出了一趟教室,再回来时,找不到作业了。此时老师检查作业,全班没有作业的,除了儿子,还有一个没写的同学,被老师批评。老师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他带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后边的同学可以作证。

后来,老师把全班的作业收起来,根据笔迹,从中找到了儿子的作业,只是上面是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原来,那个学生没有写作业,又怕老师批评,于是把儿子的作业拿走,擦掉儿子的名字,写上他的名字。

儿子在给我们讲这件事时,“诡异”兮兮,我们听的也是“步步惊心”。我问儿子:那老师怎么处理那位同学的?儿子说,要和他姥姥沟通。我问:为什么是姥姥?儿子说:他父母外出打工了,姥姥照他。

又是一个留守儿童!

在上小学的三年中,儿子经常告诉我们一些学校的事,比如哪个同学调皮捣蛋,哪个同学不听管教,其中,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在我看来,这些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良好习惯、行为准则的引导。比如,在这起“偷”作业事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没有写作业,而是他应对“没有写作业”这件事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再没有人去纠正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后果真的很严重,到那时,不再是简单的偷别人作业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眼前的困境,可以做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别人的任何东西,包括财产甚至生命,都可以拿来作为他达到目的的一个道具和棋子。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这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准则,靠谁来引导和纠正?靠学校和老师么?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班四五十人,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能在知识传授方面达到因材施教,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再让她去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个重担,无疑,应该是父母来肩负。

从这方面来讲,这是留守儿童的悲哀,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挣钱。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和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家长,在主动地制造“留守儿童”——从小把孩子送出去读书。

在这里,我郑重承诺:我不是一个仇富者,对那些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县外、市外、省外、国外的家庭,我从来没有“羡慕嫉妒恨”过。我只是在考虑,真的有多么好的学校,能过早地代替家庭?有多么好的老师,能过早地代替父母?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时代,花钱让人“生”孩子的事儿,已经不新鲜,但,花钱让人“养”孩子,那真不是容易的事儿。相信很多亲自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定会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上一刻还是贤妻良母,下一刻已经怒发冲冠。这还是显性的烦恼,还有很多隐性的烦恼,比如孩子成长的烦恼,心理上的疏导,等等。一些看不见的隐患,往往是更危险的。

有人说,我的孩子上了初中,不存在行为习惯引导的问题了吧?实际情况是:初中,正值孩子的青春期,孩子会经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更需要正确的疏导和引导。

比如,关于早恋的问题,如何解决?有的家长说:坚决不允许早恋!咱先暂且不谈你能不能堵住孩子早恋的念头的问题,咱设想另一个场景:孩子在学校每日的封闭、高压、没有人性地管理下,只管学习,对异性没有一点感觉和兴趣,亲爱的家长们,这样的少男少女,你真的不担心吗?这难道不是为若干年后的“逼婚”工作挖的深坑吗?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孩子将来幸福的掘墓人吗?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简单“花钱了事”的问题——除非,你有足够的钱,买一男一女来做孩子的监护人。

有人问:你的意思是,反对送孩子出去求学?不是。我的意思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父母的情况、家庭的经济状况等综合情况而定。如果孩子还小,父母有能力和精力照顾孩子,家里经济状况一般,这样的情况,我不建议早早送孩子外出求学。如果孩子上了高中,或者虽然是初中,但父母完全没有能力或精力照顾孩子,有父母和没父母一个样儿,或者家里的钱多的足以雇得起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的私人家教,那可以考虑出去读书。

不少人知道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但你还要知道,当时的毛泽东17岁,这是他离家时在他父亲的账本上写的一句话,注意,那是17岁,已经算成人。还有一点,毛泽东的父亲想让他子承父业,继续做“富农”,毛泽东不愿意,所以外出求学。所以,现在的“小升初”外出求学和毛泽东外出求学没有可比性。

还有一点,我相信,现在父母的素质,不会轻易出现“有父母和没父母一个样儿”的情况。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而这种影响,是哪一个高明的老师也办不到的。

比如,在儿子讲完昨天丢作业的事儿后,我问他:如果后边的同学没有看过他的作业,不能给他作证,如果没有遇到这么一位工作认真细致、有破案精神的好老师,怎么办?也就是,所有的人都冤枉你,没有人知道你带来作业,怎么办?儿子说:我知道。我说:对了,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以后,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事,不会像昨天那么幸运,不会有证人同学,不会有敬业的老师证明你的清白,你孤立无援,这时候,你不要怕,因为你知道,自己是对的。这就行了。

这些话,可能他不全懂,因为他没学过王阳明心学。但我相信,在以后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他会多少记得这些话。

还有,昨天吃完晚饭,我和儿子出去玩儿。他玩遥控汽车,在出小区大门时,遇到了障碍,汽车冲了几次,都过不去,于是,他把汽车退回来,试着在别的地方突围,来来回回很多次,终于冲出去了。出来后,我告诉儿子,他的表现很聪明,遇到障碍,实在克服不了,咱就退一步,再找其他的路,不要较劲儿,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不要钻牛角尖儿。这些话,他可能也全听不懂,但如此反复的教育引导,以后遇到具体的事儿,相信他会记起一点点。

从一件"诡异"事件引出“小升初”孩子到哪里上学的问题(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从一件"诡异"事件引出“小升初”孩子到哪里上学的问题(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今天早上,我把表看错了,早早起来,然后叫儿子起床。儿子懵懵懂懂起来,看了一下表,说:爸爸,你看错时间了吧。我一看,才5:30。于是说,那你再睡会儿吧,儿子说,不睡了,我趁机看会儿书。于是我搬来小桌子,然后自己拿了一本书,陪他一起看。这个“意外”的早晨,会让他有与众不同感受。

从一件"诡异"事件引出“小升初”孩子到哪里上学的问题(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早饭后,送他和外甥走着上学。一路上,有说有笑,甚是美哉。

从一件"诡异"事件引出“小升初”孩子到哪里上学的问题(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总之,我在想方设法发挥一个家长的作用和影响力。这种作用和影响力,与那些贵族学校的好校长、好老师相比较,会差得很多么?这个真不好说,二十年后见分晓吧。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一句话:只要父母有能力教育孩子,就不建议早早送孩子出去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