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稿

《范进中举》课稿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一真

一、导入

     有一句诗这样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的是科举制度之下,一个文人的命运。今天,让我们走进《范进中举》,一同了解、感受那个时代科举之下的人情冷暖。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科举制度介绍

四、出示学习目标

默读文章,概述故事;品读文章,探究人物;研读文章,学习写法。

五、概述一个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此给文章分段落。

1.(1、2)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2.(3~12)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开端:考中秀才    发展:告贷应试   高潮:喜极而疯、屠户治疯    结局:举人来访

六、感知一个形象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范进

范进发疯段落(第五段)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答:以上两个句子反复写范进拍手、笑,勾画出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画出来,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辛辣嘲讽。

屠户治疯段落(第8段)来到集市上。。。。。。。

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将范进的疯态、丑态、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既是对举人范进的极大讽刺,又是对科举制度的尖锐抨击。

举人造访段落(10、11段)范进再三推辞。。。。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一个虚伪、奸诈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对比(表格)

胡屠户人物形象: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势力

七、学习一种方法(对比)

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和遭遇有什么变化?这些对比变化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经济状况、社会地位、行为、性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