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46:解决亲子矛盾的通法,你需要具备这种思维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是令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头痛的,甚至有的已经僵化的完全不沟通了。
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家长问关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包括手机使用无法控制,学业完全无法自主等等问题,我都建议 P.E.T.中解决冲突王炸的第三法。
第三法的大概意思是:当双方出现大的冲突需要解决时,两个人坐下来白纸黑字的方式通过彼此界定需求,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筛选解决方案、执行、反馈、等六步一点点解决问题。
当时有一个家长说孩子已经疯狂的迷上手机,作业不写,甚至连课外报的辅导班,孩子只是走出门,找一个地方玩手机,吵了好多次也没有用。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三言两语或者某一个绝招就能解决的,需要他们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当时我跟她妈妈建议使用第三法,去了解孩子那么长时间使用手机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也让家长也向孩子清晰自己的需求,坐下来共同协商。
当时家长很兴奋,说一定试试这个方法等等,但是好多天之后她没有给我反馈。
我主动问孩子关于手机使用的问题,你和妈妈有没有协商?那个孩子直白的告诉我:“有协商,按你方式有协商,但是你那个方法根本就没用,我们用了几天之后又回到以前了。”
这个完全是意料中的结果问题,关键在于当他们使用了几天之后,发现他们一起共同想出来的方案,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他们接下来的选择尤为重要。
是就此放弃这个方法,又陷入不断抱怨,觉得无药可施的循环?还是将这个方法改善和改进,继续去协商彼此的需求,继续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本质的区别。
第三法其实是一个模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逃避,而是通过彼此协商不断改进,来逐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陷入抱怨和退缩中。他的有效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上面,每一次的一点改进,都是优化,都是往前走一步。
我想到了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是指不要等街上的绿灯前全部都亮才开车,而是这段路的绿灯亮了,往前行进一点点,看到红灯停下,等待下一个绿灯,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行动。
不是等一切准备好了才开始,也不是等某一个方法一旦使用就完全解决问题才开始,好比不是等街上的全部绿灯都亮起才前行,而是应该看到绿灯就往前走一点。
就跟那个学生和他父母一样,当他们解决问题时。当他们坐下来开始协商解决问题时,他们想到的办法可能只是让问题解决一点点,那接下来的就是继续协商,继续往前走,而不是因为这个方法,感觉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此放弃,就好比看到绿灯之后有个红灯就不开始行动了。
所以绿灯思维的关键是保持开放,愿意接纳的态度,能够接纳走一会儿得停一会儿,得等待一会儿的事实。
绿灯思维核心本质是,放弃心浮气躁的寻找快速解决之道,接纳亲子养育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彼此一步步的去做和改进。
每一次和孩子更加诚意的沟通,每一次发自内心的想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看见孩子的点滴进步,每一点的接纳都是在绿灯亮的时候往前走一点,走一点再往前走一点,一定会走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