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与大国的故事
我出生于宁夏同心县一个山沟沟里,记忆中,山连山,都是黄土坡,见不到绿色。靠天吃饭,喝雨水雪水。家家户户都有水窖,水窖周围人畜勿近,小水沟直通水窖,只要下雨,就可以囤水。下雪天,将远处近处干净的雪运到水窖中,囤着,喝雪水。
后来一个契机,2000年全家人搬迁到银川。山区到城市的农村,周围的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能维持温饱线的家,一下子举步维艰。幸好有邻居帮扶,落下了脚,扎不扎的稳要靠自己。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母亲,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走进校园,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家境,她都努力坚持要我们三个孩子读书。
对于银川,最初的记忆是车、楼。到家门口,一片黑。由于都是新建的房子,到处都是煤渣铺的路,所以黑乎乎的一片。但那个时候最期盼拉煤渣的车过来,附近就有很大的煤渣堆,每天端个小铁盆去捡还可再用的煤球,方便冬天取暖用。母亲一开始只能去队里的蜂窝煤作坊里打零工,后来慢慢去餐厅打工,记得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0元,整月无休。每天晚上,期待母亲带回来的一点儿解馋的东西。春天到了,三月份要入学了。父亲带我们去报名,由于先前基本没受过教育,所以从一年级开始读。当时需要缴纳学杂费以及书本费,还有借读费,每人可能需要500元。三个孩子同时入学,费用不低,所以家里一直都很紧巴,而我很畏惧开学。但是从2003年开始,情况大有不同了。国家推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借读费,只需要交书本费,这个政策记忆深刻,因为在自己身上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的影响。也是那一年开始全国推广普通话,我们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的主题就变成了普通话推广,老师在广播里给我们读裙子读“qun”,不读“qiong”,春天的春读“chun”,不读“chong”,西北地区的我们前后鼻音不分,是个问题。
刚刚踏入小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读大学。随着后来学习知识,也慢慢扩宽了自己的眼界。不止要读书,还要读更好的学校。还在读书的我,就已经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好处,在家里,只要你提出写作业的需求,母亲就不会让你再劳动。母亲很崇尚知识,所以每每给我们树立榜样,都是读书很好的哥哥姐姐。三年级开始免除学杂费,家里的条件就开始好了很多,父母很勤奋,努力让我们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父亲从小学古兰经,宗教从业者,大概2007年左右,有了专门的阿訇证,每个月有固定工资,这也是因为国家那一年开始规范合理化管理宗教从业者。
家门口的煤渣路几年之后都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门口都统一种了柳树,村里也修建了篮球场,沙坑,每个周末,这里都很欢乐。也多了一些健身器材,老人家总会过来锻炼几下,小孩也会过来玩乐。种水稻的机器也逐渐走进了村子,很多人家都不需要自己下地插秧了,秋收时节,也是直接用收割机。银川市的高楼越来越多了,路也越来越宽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发生在我自己身边,而国家的惠民政策也在一个一个实施着。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获益者,因为国家的免除学杂费政策,让我的求学之路越来越顺。可能一开始我会担心家里付不起学费而辍学,到后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读大学,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父母给了我精神支持,而国家给了我经济支持。
高中,我们可以申请贫困补助,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每一项都是基于国家政策给我们这样的普通甚至贫困家庭更多的希望,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教育,高考,来获取真正改变自己的机会。
2013年,准备读大学那一年,回老家了一趟,原来那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都参与了社保,如有需求,可以无息贷款改善生活。后来在新闻里看到母亲水窖工程,那一刻很感动。宁夏的移民工程也是浩浩荡荡的展开了,更多的南部山区的老百姓,走不出大山的群众,通过移民政策,真正走出了大山,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宁夏银川闽宁镇,兴泾镇,华西村等地,都有国家移民政策的受益者。
每次聊起国家,感觉很大,很抽象。最近香港发生的问题,让我也开始思考我到底身处于一个怎样的国家,为何外媒频频抹黑。西方媒体妖魔化下的祖国,到底是怎样的。工作两年多了,也去了不少地方,我的祖国,一切如常,太平盛世,我们的人民勤劳能干,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着。
小我在大国之中,只是一粒沙。而我这粒沙和14亿人民一样,和共和国共同成长,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