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随感录

重读《围城》

2020-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香山红叶108

40年前读过《围城》。因为听说《围城》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婚姻如同围城,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 出于好奇,借来一阅。可能那时候年轻,看小说只追求情节,当时对《围城》的感觉只是平铺直叙,家长里短。既不跌宕起伏,也不引人入胜,更未着意表现重大政治主题。勉强读完,早已忘却。没有留下惊世骇俗的感觉。

最近读了杨绛先生的作品,了解了《围城》的创作过程。方知誉满中外的大师级学者钱钟书先生,终身只写这一部小说,还花了两年时间。杨绛先生还一再强调: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纯属杜撰,没有模型。那么,钱先生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有的评论认为《围城》是属于《儒林外史》一类的讽刺小说,这真是作者的初衷吗?

带着疑问决定重读《围城》,体会与首次阅读迥然不同。小说以方鸿渐归国、求职及婚恋为主线,描写与其相关的一些人物,其中笔墨侧重于知识分子。场景主要有归国时的客轮—上海—去三闾大学途中—三闾大学—上海。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关系主要有客轮同船人物关系,父母家及准岳父家关系,婚恋关系,同事关系等。在各个场景,处理各种关系中展现相关人物的形象、个性与心里。个人认为 作者着力展现的是人性。

每个场景似乎都是一个舞台,相关人物在舞台上鲜活生动地表演着,让读者看到的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自私是最本质的特征,因为自私,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衍生出做假,嫉妒,猜疑,贪婪,虚伪,诋毁等等人性中的劣根性。

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在对众多人物的形象刻画与个性、心里描写中,运用大量比喻(有人做了大概统计有400多则)。这些比喻涉及中外典故,以及各种民间俗语,包括历史的,现代的,文学作品中的。有的拟人化,有的拟物化,信手拈来,用得极为精当准确,读来多次捧书大笑。

例如:方鸿渐买了一张文凭,初回国的感想: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身下那片树叶的公用,可以遮羞包丑。*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得自尊心像泄气的橡皮轮胎(归国客轮上)。

*以后飞机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形容战事)。*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越老越珍贵,科学像女人,老了就不值钱。

*他们两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和苏小姐的关系)。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拨人怜悯,或者时过境迁,像战士的新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他的鼻子短而阔,仿佛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着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边横溢(历史系陆子萧的相貌)。

这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在我读过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里,无人能出其右。充分体现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对生活、对人性的仔细观察与准确把握。

作品所用的比喻,许多都是经典语言。“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力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边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接而离,离而接,没有了局。”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一句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告诉读者:人生处处是围城,过去是,现在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逐步丰富,人的欲望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升级。因此,无论处在哪种环境,欲望与现实总会有距离。局外人羡慕的,正是局内人失落的,这是人性的本质特征使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