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维森蒂娜海岸连载异乡人

简书有声|最后一夕烟花(1)

2018-07-25  本文已影响103人  三儿王屿

最后一夕烟花 (1)  音频时间 8:02

配音|任真 文|三儿王屿 图|pixabay

路口广告牌换了新照片:一位牧人背靠蓝桉树,望着他的牛群爬满山坡。天蓝,云极低,山是雨后清。

“欢迎来到萨格里什!”

我面朝那幅广告牌,将从邮箱取出的信塞进外衣口袋。微风拂过田野,暖烘烘的泥味扑面而来。公路那头驶来一辆旅行小巴,车身绑了串气球,车顶上叠着沓冲浪板。到我身边时,车里的欢歌笑语踩了刹车,戴眼镜的司机摇开了窗户。

“打扰了,请问前面是波塔海滩吗?”

“是的。不过入口比较窄,您得稍微注意点儿。” 我微笑着回复了他。小巴副驾驶坐着位笑眯眯的女士,后座是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看来是一家人出来旅行。粉色气球和淡蓝色车身,衬得车里的景象尤其温馨。

“谢谢,祝您周末愉快!” 司机摇上车窗,乘客们齐齐向我挥手再见。小巴才拐上对面的石子路,我便听到车里发出“面朝大海”的欢呼声。

风儿很轻,是扎营的好天。我弯下腰,重新锁好了邮箱门。这时尼克打来了电话。

“亲爱的太太,请给我带两个橙子。”

“尼克,你明明知道附近没商店……”

“不,不是买,是请你路上摘两个。”

“这是让我去偷橙子吗!?”

“拜托了,今晚的主菜就靠它们了。”

“嘿尼克!……”

还没等我说完,厨子那头就急急挂了电话。我站在邮箱前有些懵:不是已经定好菜谱,没见里面有橙子啊。

今晚尼克要做一道法式鸭胸,主材鸭肉是在六十公里外的港城买到的。由于食材难得,我们在做法上难免争执了一番。尼克是个爱折腾的半拉厨子,偏向低温慢烤的做法。而我爱吃湘式炒鸭,可家里的材料又不大齐。中西两方这才折中:鸭胸鸭腿归尼克做烤箱菜,鸭架鸭翅归我煲汤。

橙子调味的做法,厨子这几年倒确实没做过。也许是他心血来潮,临时好玩改了菜谱吧!

我沿广告牌下的小路,沿溪往山谷方向走去。尼克说的,应该是附近一处果园的橙子。那园子已荒弃多年,早被泛滥的荻芦捂了个严实。若不是偶尔一枝黄果伸到路边,也不会有人留意到是座果园。每年这时,里头的橙子都无人采摘,最终落到地上化成果肥。我常常对此惋惜不已,那可真是自然的“浪费”!尼克却总严肃地提醒:果园是私人财产,可别打那些橙子的主意!

今天,好公民尼克为何一改往日的坚持呢?我穿着雨鞋,在路上踏出一小滩水花。一只鸟儿从前边惊起,怯怯地落到路边橄榄树上。树叶沙沙作响,溪水蜿蜒至海。对岸田野满是三叶草,正随风漾出层层绿色波纹。

真是一方美地啊!我仰着脸,深深吸了一口春天。

那座荒园就在谷口处。我扒开干枯的荻芦叶子,跨过朽坏的木头走了进去。初入眼帘的,是一处房屋废墟。它静卧在芦林之下,屋顶和房梁都不见踪影,留下了“鱼嘴”型的断壁残垣。侧墙铁丝网上还搭着些枯藤,似乎是曾经葡萄架的痕迹。水井锈迹斑斑,废墟间荒草丛生。太阳下一切枯色无处躲藏,又更是添上了份荒凉。原来我进入的,是一座被遗忘的家园。

我往地上轻跺了一脚,确认没有隐藏的蛇虫,才踏着杂草走向果树所在的地方。那里连着曾经的后院,比我想象的要宽阔:草坪冒了春天第一批小黄花,蜜蜂在枇杷树丛嗡嗡地忙碌着;杏仁树裹满白花,枝头还挂着头年干瘪的果粒;几棵橙树外形略显狂野,却也黄果满枝、甚是喜人。

从废墟的墙体颜色来判断,院落的主人已离开多年。可那些果树却仍旧向阳,肆意地开花、散枝和结果,就这样年复一年,自然地轮回着。主人要见到这些情景,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我不由百感交集。海岸是欧洲人喜爱的度假地,更是不少葡萄牙人思念着的故土。农耕成本增加之后 ,这里的农民无法仅靠土地生存,大量村民因生计搬去了欧洲各大城市,留下无以计数荒废的房舍、农田、果园和橡木林。当然这种现象并不特殊,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等地也极为普遍。在一些区域,留守的可能是孤独的老人孩童;而在海岸,留守的则是经风暴摧残后的房屋废墟。

归根结底来讲,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谁会心甘情愿地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最近的树边摘下了两颗橙子。随后我就出了园子,倒不全是做贼心虚,太阳很快就要下山,还得走上两公里路呢。

“用来做菜,橙子大概会高兴的吧?”

我一手攒着一颗橙子,大跨步向山谷深处的家走去。

未完待续,感谢收听

主播链接:任真

《最后一夕烟花》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