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本 《潜规则》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27人  bobmeek
《潜规则》基本信息

作者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农民日报》、《炎黄春秋》等报社供职,著有《潜规则》、《血酬定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曾获评为《新周刊》2004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

很早就听说《潜规则》这本书,名气很响,双十一买来,一直没有读,回武汉的途中利用飞机上的两个小时快速阅读了一遍,主要是一些故事的合集,有些杂碎,不喜欢这种编排方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喜,可能是官场小说读多了的缘故罢,很多套路已了然于心。

“潜规则”是在2001年由本书作者吴思提出,它是指没有正式规定,但大家都约定俗成,被广泛行使且普遍遵守的隐含性规则。这个词现在已被众人所熟知,特意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有9千多万的搜索量,可见在中国这片土地的影响之广。

一 合法伤害权

中国不同于美国人的是,老百姓都非常怕当官的,遇到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贿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最重要的不是指望从他们那儿捞点儿好处,而是担心他们祸害自己,因为这是当官的看家本领,也是一门当官的艺术。他们都有一种权利,叫做“合法伤害权”,有了这种权力,没有钱可以有钱,没有敛钱的规矩可以创造出规矩。

“合法伤害权”是非常厉害的武器,当官的可以随意怀疑你,怀疑你就能拘留你,拘留你就能让你受皮肉之苦甚至关进监狱。在法律上有一个自由裁量权,有些案件可以判3-5年,或是5-10年,对于当官的来说判你3年不错,判10年也不犯法,这都是当官的权力,即使后面发现误认了,把你放了就得了,当官的并不损失什么,而对于老百姓丢了性命都有可能。这种恐惧想必是老百姓长久已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吧,即使到现在很多老百姓只要出点事儿便下意识的会托人走关系,花钱消灾。

书中说道清朝道光年间,有些地方政府经常监守自盗,目的是敲诈勒索,收取额外的保护费。

通常的把戏是找人扮演失主,称家里被人偷了,然后叮嘱该失主咬一些家境比较好的人家,凡是被咬中的便作为嫌疑人被逮捕到班房,这里的术语叫“贼开花”,被咬的人一般都会很识趣的交钱,然后官府放人,这里的术语叫“洗贼名”,把自己洗干净。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一种惯例,一旦发生盗案,老百姓就知道后面要发生的这些事情。

后来当地有一个小地主发现这样的事情不合清理,但又没法说,便另寻出路,联合当地乡绅商量一番,每年给官府交一定的辛苦费就不要搞什么“贼开花”了,也不要敲诈我们了,官府同意,老百姓也同意酬钱,然后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默契进行着,这就是一个潜规则。

政府为什么会同意?其实这种潜规则有个好处是政府不用再费尽心思每次找人进行叮嘱欺骗了,老百姓也不用被唬过去受皮肉之苦或者找人帮忙了,对于双方都缩减了成本,何乐而不为。所以虽然不合正统的规矩,但这样的潜规则在当时就是属于你情我愿的事情。

三 当贪官的理由

明朝的公务员并不是不想廉洁奉公,而是迫不得已,大环境逼着你做贪官。那时的公务员工资少的可怜,拿明朝来说一个县长月薪1100元左右,没有计划生育,没有妇女解放运动,没有社会福利,没有公费医疗,当时的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退休工资才区区500元,其他人可想而知。平均一家7,8口人,全指望这位县长,而且还要不定期打点送礼(孝敬上司、关系来往、进京看皇帝),每年开销大概在10万-20万,这些钱哪里来? 若不搞点灰色收入,想必非常困难。

大家都知道的清官海瑞不贪污不受贿,据说没有任何灰色收入,当县长期间都是自己种菜,平常不吃肉,老妈过生日买了2斤肉都能上新闻!后来当上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去世后竟然连丧费都凑不齐。想想在那个年代做一名清官是多么不易,逼官为盗→官逼民猖,最后亡国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四 送礼的规矩

在明清时期所谓的潜规则被称为“陋规”,就连写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许也不排斥这种“陋规”。在担任陕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期间每年靠收取陋规的收入就有百万之多,真是笔巨款,可以见得潜规则的使用范围是多么的广,也以此证明官场利益是向着制造利益和伤害的能力流通的。

本书给出各种案例证明那个时代当公务员如果不遵守官场潜规则就是找死,当时各级政府都有一本帐,记录着各种节日,给谁送多少钱,不敢多更不能少,前后任交接班时继任者要花几十两银子买这本帐, 若是送错了轻则前途渺茫,重则丢官回家。

即使出现一个有理想有政治抱负的一把手想干实事坚决不受贿,结果一般也都不会太好,自己不同意但上级领导同意,自己不受贿但亲信还想捞点外快,这就出现非常多的矛盾牵绊着自己的决策,

最后导致很多清官被临时调离,或者被身边亲信出卖甚至谋杀,可谓一个时代的悲剧。

四 贿赂的招数

清朝地方官一般都要贿赂京官,以便快速获取皇上身边重要的信息动态,有利于自己的升迁决策。

其中的行贿的招数还是非常有趣的:

地方官会按规矩到玻璃厂旁边的字画古董店问路,告诉商贩要送给某大官多少钱,商贩会很内行的高诉地方官应该送一张某画家的画,随后把钱给商贩,商贩到京官家里买下他收藏的这幅画,将这幅画转手卖给地方官,地方官只要拿着这幅很雅致地毫无铜臭的礼物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的这么高雅的完成了。回看我们现在送礼,经常在烟、酒盒、果箱里藏钱,甚至直接送苹果手机、豪车之类的夯货,前后相比,高下立判。

五 小结

很多人年轻人看完这本书可能会觉着这个社会很黑暗,因为这些规则从来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可能有所耳闻,但没有亲身经历,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潜规则背后的运作机制一定是极为厌恶的。

其实这就是人性,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都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即使极度厌恶,否则你就会被淘汰出局。

当下习总在下狠力气严惩贪官污吏,我相信习总意识到了古人的教训。纵观全球格局,发达国家如欧美,日韩在很久以前也像如今的中国,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取得一定进步,民主,开放,透明。

严惩有没有效果,肯定有。就如明初朱元璋时代,吏治之严,空前绝后,贪几十两银子就要杀头,血洗之下,那确实是最干净的官场。然而朱元璋死了,管账的大老板不那么能干或者不那么上心了,下手也不如太祖凶狠了,朱元璋的那套算法也就不对路了。

从朱元璋的案例来看,最终结果如何还是取决于皇帝个人,拿到现在也就是习总。我相信他在位的这十年不会差,算上退位后的影响想必也不过几十年。回看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改朝换代的历史,出现不少风气较好的历史节点,如,汉初,唐初,明初等等,但往往不过百年。

我相信国泰民安是每个统治者与每个老百姓共同的梦想,新世纪的中国已飞速发展起来,各种方针政策也在逐渐改变过去的一些潜规则,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能出生在这个社会我觉着无比幸运。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依靠世袭当上皇帝的统治者,有小孩儿,有傻子,也有贪图享乐者,而我们现在的每一任总书记都是通过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进入中南海,各种品行能力不行的几率要小的多,这种选拔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起码我个人非常认可。

再进一步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跟毛总打天下的那一批老人的太子们也会越来越少,各种关系也会逐渐正常起来,这都是值得欣慰的。现在社会的社会分工非常细致,借着互联网的优势,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上升渠道也更加公开,透明。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大环境之下,我们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坚持,始终如一,我相信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愿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都能怀着心中的梦想,唱着青春之歌,共同走向创造美好未来的征程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