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不过是想活在别人心里
朋友问我,他很奇怪一件事,为什么人只要过了青春以后,绝大多数的聊天,说的绝大多数的话,都不是向前看的话题,而都是向从前看的话题?
这一点感受,于我同样如此。想想这一二十年间,和朋友,和同学,和父母,和爱人,和孩子,彼此之间的沟通,也确实都是在拿从前说事。任何一个场合,如果除去了从前的概念,那往往就成了无从说起,无话可说。
就像以前看父母,和他们的老同事老熟人说话,或者是和电话里的亲戚说话,无一例外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听几次就厌倦。
就像妻子每年远涉千里和她的兄妹相聚一次,每一次相聚聊天,说的也必然是那些在时间里慢慢久远的家常往事,听多了,自己闭着眼睛也能重复一次。
我的堂哥和我一样,以往也是我这种心态。可等他退了休回了老家定居之后,一联系,就都是和那些多年不见的亲戚朋友同学一聊一天的事。我说有那么多事可聊吗?堂哥说,聊起来,才会发现,以前所经历的那些,慢慢模糊甚至遗忘的那些,又重新生动起来。这像什么?像你在别人那里,又重新看到了一个你自己都不一定清楚的自己。那种感觉很微妙,能让你知道你真的不是只在活自己,只有自己在乎自己,而是你的很多人生过程,也活在别人的记忆里。
这也许就是人总会向从前看的根本吧。毕竟,在人性中,都有渴望被别人记住的本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如此,一生不能甘心。
可我们有这个能力吗?当然没有。
我们的懵懂,是被父母记忆的。
我们的青春,是被同伴记忆的。
我们的情感,是被朋友和爱人记忆的。
我们的善良,是被感恩的人记忆的。
我们的丑陋,是被厌弃我们的人记忆的。
我们的对错成败,是被从我们身边来来回回的那些人记忆的。
生活不会记忆我们,我们一生中的所有经过和片段,都在那些被我们记住或者遗忘的人那里,保持着相对的真实。
我们记忆不了所有的自己,我们也改变不了掩盖不了我们所有的过去,除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真能做到独来独往,超脱于生活。
所以,我开始理解,人的前半生,是在努力的经历,而后半生,就是努力的在那些往事中,把自己拼凑完整,最终,能看到一个清楚的自己。
关键是,这些往事里,还有我们一生都不敢舍弃的,无论如何都需要的情感上的支撑和温暖。拥有共同往事的人,就像拥有一个共同的情感密码,在一起或者互相想念着,都会多了一份安心,都会少了一份孤单。
所以,我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评价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看清自己,完整自己,但事实上,我们却都在过去的日子里,努力的活在别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