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人生百味《人生感悟ABC》

人于人群中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6人  海灯儿

写到人群,不知怎的心中冒出来一个奇怪的念想,连《乌合之众》都还只看了个开头就放下的人,写有关“人群”,又能说出什么一二三四?不过念及本人实弱,不管写啥或许都没有个大名堂,也就不再多想。本身就是渺沧海之一粟,更是无所畏惧了,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这几日读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文集,心中甚是对老先生感到敬仰。先生一生经历丰富,起起落落,游历国家三十余,海外十余年,住过北大红楼,也入过文革牛棚,学术上的造诣,更是非常人所能及。这样一位最有资格摆架子的人,却从无架子。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谦逊,求知,爱国(现在这词颇有点被异化的意味),有同情心,常反思的长者。我想这与他的经历分不开,季先生上过刀山火海,也见过大场面,更是经历过丧母之痛,生活给他的教养,完完全全反映在他的为人上,人群中的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这样一种确是我当穷尽一生追求的。

他于人群中,处处展现出非凡之处。于留德学生中希望真正习得点真知;于革命年代站出同老佛爷作对;于文科学者中赞成文科生也该真正学点自然科学;于年迈教授中处处反思,不倚老卖老;于公知之中,不说假话;于学成之人中,谦逊有加。我对他的了解还并不全面,但就此而言,已是敬佩非常。也不难发现,他在自己的每一重身份中,的确也是“仅仅做到了这个身份应做之事”,要说从季先生身上能学到点什么,于人群中做好本分之事,不加掩饰炫耀已经实在难得。若是季老在天有灵,得知尘世之中还有这么个学生能从他本人学到一些东西中,他也应该是有一丝欣慰吧。这个方面来看,我虽未上过季老一节课,甚至从未见过他,也能算得上是他的学生,有此一师,甚是有幸。

依旧是这几日,专业分流,分了新班,进到了学校里颇为满意的一个系,大家自然在班会之后想聚上一聚。班上有一钱班分入者,钱班,既钱学森班也。相当于将学校中的精英分子(学业上),集中到一起,施以独特培养方案,望其将来是能为国家社会作大贡献。作为这样被党和国家予以特别关照的班级中一员,即使平时言语有些炫耀成分,也实为可以理解。但反观自己却是实在羞愧。家人对我多加爱护,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在感情上予以鼓励。我本身却不大争气,并没有什么大本领,考上交大也是运气极佳。但平日生活中,时常不以此为羞,凡取得芝麻粒大小的成就,虽不在嘴上大讲特讲,心中却也是极希望别人问起,偶尔更是“不注意”将优越之感显露出来。一个真正有教养,受教育,悟性高的人绝不是这样。有的人看到这儿,也许要嗤之以鼻“过度谦虚也是骄傲!”我从小就从父母朋友那儿知道这一点,但人总是向上的,这里的向上是说,追求自己想成为的人,再不济也得让自己不成为从前厌恶的人。我希望从大师们身上学到一点优秀品质。对已有的成就自我确定,表示自己心中有数,做到了及格线以上,同时知晓宇宙之宏大,自己的这点成就又是沧海之一粟。于人群中谦和,乃吾之所向。

人与人群中,学问实大,吾愿穷毕生以求之,但愿早日寻得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