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琰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季琰
琰,從玉,炎聲,美玉也。《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 上》記:鼌采琬琰,和氏出焉。」又南朝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記:「冰鍔含彩,雕琰表飾。」
古之文人,好以「琰」為名,如東漢末年名士,清河郡崔琰(字季珪);漢末大儒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
琰又作「圭之銳上者。」古時為征討不義之符信。《周禮·考工記·玉人》記:琰圭九寸,判規,以除慝,以易行。"鄭玄註 :"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為瑑飾,諸侯有為不義,使者征之,執以為瑞節也。"《周禮·春官·典瑞》記: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説文解字注》記:(琰)璧上起美色也。璧當爲圭。也當爲者。周禮注雲。凡圭剡上寸半。琰圭剡半以上。又半爲瑑飾。許雲起美色。葢與鄭意同。或當作圭剡上起美飾者。若高注淮南、顏注司馬相如傳皆雲。琬琰、美玉名。此當合二字爲一名。別是一物。尙書玉五重。琬琰亦是一物。非周禮之二圭也。
琰作「美玉」,多入詩文。如宋·黃庭堅《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披榛攏芝蘭,斷石收琰琬;明·王錂《春蕪記·賜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
琰又作「美好品德之喻」。如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琅於毛墨之端。
季琰以「琰」為名,在於取意「美玉」,取「謙謙兮君子,溫潤如玉。」意在明己,懷芝蘭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