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言语的背后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艳357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日常“有意识”的念头只占10%左右,其余90%左右都是在隐藏在潜意识里。

        当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充斥着太多负能量,那么他的行为也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吸引到坏的结果。

        潜意识意识化,将促进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的愿望更加容易实现。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做出的行为和言语。

          自我普遍的防御机制(现也称为生存策略)有哪些呢

1.否认:

本能不假思索的,否认别人的说法是一种自我保护,潜台词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的思想观点不会受你影响的。

或者 拒绝相信现实,比如丧失、丧亲,不愿意接受亲人的离开,与现实隔离,觉得亲人还在。


2.替代:将感受和行为转化到另一个替代对                  象上。

表现在,讨厌强者的情绪不敢表达,转移到弱者。夫妻吵架后的情绪,会攻击到孩子身上。


3.合理化: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                    但合理的解释维持。表现在吃不                    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4.退化: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比如家中有                了二宝,被忽视了大宝情绪上收到                  冲击,当情绪过载时,症状就会溢                  出。出现了尿床,用奶瓶喝水。

5.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一个女孩认为自己长的不漂亮,在她的思想中很坚定的认为别人都觉得她丑。

6压抑: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                  入潜意识中。

形成对内自我攻击(自残、自伤),时间久了,就会焦虑抑郁。

        有句话这样说,得焦虑抑郁的人都是好人,她们不敢对外攻击,只能攻击自己!


        弗洛伊德说:那么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情绪,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活埋了。一旦有机会,它将会以更加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坏情绪来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情报员,在给你传递着重要的情报,不要急着赶它走,静静地和自己呆一会,看看这个情绪来自那里,它想表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

        一个人最稳定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了解自己,关爱自己的情绪,是一生中重要的功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