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坑过我们的话,你还在用来坑孩子吗?
“好好学习”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了。它可能包含了期盼,也可能是一句批评。然而有谁能准确描述一下什么叫“好好学习”吗?可能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谁成绩好,谁就好好学习了呗。这显然是一句走心不走脑的话吧。我想不只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学霸一起开心的打篮球、打电子游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被虐成渣。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只是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好好学习”。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我们还会被各种“好好”包围着: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然后,我们有了孩子,又把“好好”传递给了他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玩……好像生活中的方面面,只要加上一个“好好”,对方就能明白其中深刻而微妙的含意了。
除了“好好”,我们还会对孩子们说什么呢?“乖”,“听话”可能是每个家长都会说的话吧?对不起,你以为孩子真能听懂你在说什么吗?什么是“乖”,什么是不“乖”?我们从来没有给孩子一个清晰完整的要求,只是通过结果来告诉他们:你这样不乖。或者连这样的话语都没有,直接训斥甚至“教训一顿”。孩子们没有家长“强壮”,他们没法反抗;他们也没有大人懂的多,也没法反驳。那要不就默默的忍着,等到自己青春期有了反抗的力量,再来“清算”;要不就学会察言观色,看看自己做了什么爸爸妈妈会不高兴,如果爸妈还没有发飙,那就可以再过分一点。这种底线的探索很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的游戏也说不定。
回来想一想我们自己吧。如果你的上司对你说:你这个月工作表现不好啊。你会怎么想?你会不会想:我天天加班,周末都没休息,你居然说我没“好好”工作?如果你的丈夫对你说:你要好好做饭,好好带孩子。你会怎么想?你会不会想:我每天一日三餐,每一顿都想办法做一些不同的菜式,还想着均衡营养。你还让我怎么好好做饭?我从早到晚,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你来试试累不累,还要怎么好好带孩子?我们总是把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和期许简化成一个模糊的形容词。希望对方能力猜到我们在说什么。甚至我们感觉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可对方还是没有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中对这个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叫作知识的诅咒(Course of Knowledge)。常见的形式是专家之间可以使用“专业术语”来沟通,但和非专业人士就无法沟通了。用在刚才我们所说的场景里,你的上司可能表达的是:你这段时间迟到的次数太多了,而那或许是你最近经常加班,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造成的。你的丈夫说你要好好做饭,其实是想暗示你多做几个他喜欢吃的菜;他让你好好带孩子,其实只是想说你们在家里玩的开心点。如果天气好,可以多到户外活动一下。
那么对孩子呢?当我们在说“好好吃饭”的时候,我们具体要表达什么呢?是孩子吃的太慢?还是他一直在玩耍?亦或是他把饭掉的到处都是?显然,我们希望孩子能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可是我们却一直在用“好好吃饭”来提要求。甚至“好好”的标准还不一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比如今天吃的很快,但掉的哪儿都是,就成了“不好好吃饭”。孩子本来以为今天很快的吃完了,按照昨天的标准,应该受到表扬,结果还受到了批评。长此以往的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看着爸妈的脸吃饭了……因为只要爸妈露出不高兴的表情,那就代表“没有好好吃饭”。
如果说“好好”只是一个表达不清的问题,那么“乖”和“听话”的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一些。从字面上看,“乖”和“听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许反抗,不许有异议”。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吗?那么他对我们“听话”了,“乖”了,对别人是不是也要“听话”?如果他只会“听话”,那是不是和木偶没什么区别?我们心知肚明自己想要的是一个有肉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听到指令就行动的机器人。
那么,在我们说出“听话”这个批评的时候,心底里在想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有两种情况:1. 你要跟上我的速度,你这样太慢了,我很不喜欢;2. 你这样做不对,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能这样做了,你忘记了?
第一种情况出现在我们让孩子去做什么事,他却迟迟不去做。这时候通常妈妈就会说:你听话行不行?(爸爸一般不会说这话,通常是一脚踹过去)对比我们自己会遇到的情况是什么呢?想象一下一群人去 K 歌,正唱得很嗨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不能唱了,咱什么感觉?是不是不尽兴?有没有不开心?有时候可能还会再找一家继续唱去。那么孩子玩到正嗨的时候,你让他去吃饭、睡觉或者任何让他脱离现在状态的事,他能不能感觉到不开心,以至于不想去做呢?那我怎么办?你可能会问。想想我们是怎么散场的?大家一起唱完最后一首歌,然后就各回各家。所以对孩子也一样,给他一点时间脱离游戏中的兴奋状态,设定一个结点,一个标志任务,来结束现在的事,进入下一个事。
第二种情况当然就是孩子重复的犯了错。你当然可以责备他,批评他甚至惩罚他。但请不要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难道20岁、30岁甚至40岁的你就没有犯过重复的错误吗?爸妈老师教你的每一个经验、教训和警示你都一一记得,没有再犯过吗?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有忘记的权利?对于小朋友来说,忘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且不说他们的大脑正在发育,神经连接时刻都在改变着。就算是发育完成的大脑,也可能因为一时短路而没想起来。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之后(没有成年人强壮以及知识匮乏),最希望的就是不听你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呢?我有别的信息来源,你的话不在是唯一的真理。你说的就都对吗?于是又回到那个问题,要怎么办?如果你考试做错了一道题,你要怎么办?再做一遍啊。我们这里好像流行一种奇怪的沟通方式叫:我不想说第二遍。拜托,你以为你的孩子是神童吗?是天才吗?如果你觉得是,那你就别说第二遍,看他能不能先知先觉。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正常的人类,那请说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直到他真的记住了为止。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让他记住这个习惯吗?
我知道你们会说:我家孩子不一样。这世界上当然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如果你遇到的孩子不是我上面说的这情况,那也没关系。只要记住一点:凡事多问为什么。不要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通常不会给你答案的。因为:1. 你营造的环境和问话的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在提审而不是让他感觉你是在关心他和想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想知道怎么营造这样一种气氛,请去阅读《关键对话》这本书);2.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哪儿做的让你不满意,因为你也没有明说你想让他怎么样。要问你自己,问家人,如果孩子上了学,可以尝试问孩子的老师或者同学。都几十岁的人了,别和我说,你连孩子那点小心思都猜不到,那还怎么在职场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