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中国近代史】作者:蒋廷黻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念呀

读书笔记:2017.7.12 星期三

【中国近代史】

作者:蒋廷黻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外患不可避免,内患犹可治理。外患让我们痛定思痛而后让我们大彻大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使当时的国人感受到政权的摇摇欲坠。官吏腐败、人口增加、天灾横行,使小乱变成大乱。因此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便是这个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

【中国自古以来的民间运动都带点宗教性质,西洋中古的时候也是如此。】

光说不练假把式,洪秀全推行宗教革命、种族革命和社会革命,但是都未曾有过好的口碑,于是被说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救不了中国,仅仅是思想值得借鉴而已。

【他的运动当然是个民间运动,反映当时的民间疾苦和迷信,以及潜伏于民间的种族观念。】

【至于排满一层,士大夫不是不知道汉人的耻辱,但是他们一则因为洪秀全虽为汉人,虽提倡种族革命,然竭力破坏几千年来的汉族文化,满人虽是外族,然自始即拥护汉族文化;二则他们觉得君臣之分既定,不好随便作乱,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则是极难的,所以士大夫阶级这时对于种族革命并不热心。】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产品,以后我们要深切的注意它的出世。】

曾国藩十分重视“乡勇”,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同时让我想到了“同仇敌忾”这个词。前几天,去人民公园的时候,看见关于“川军”的纪念碑,碑下还有好几束白色菊花,我差点忘了,那天是七月七号。曾国藩注重士兵的精神教育,同时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加强军队团结力。

【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做事。】

【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做苟且的事情。】

【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清政府,但清政府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最初的一战是个败仗,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为清政府和官僚自动地把政权交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个做事的机会和权力。】

曾参曾经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旧中国不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物,只是缺乏敢于坚持不懈、屡仆屡起的行动者。

【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中国几千年来,每次换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太平。】

诸如之后的北洋军阀、国共内战

【徒然恢复中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中华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决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