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八百四十四)

2023-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妙手柯楠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丹溪曰:久病发喘,故用人参、阿胶、五味;新病气实,故用桑皮、葶苈、麻黄、杏仁。

有痰者,凡喘便有痰声,降痰为先。有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降气为主。有胃虚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消胃消痰为主。有火炎上者,喘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降火清金为主。

上气躁而喘者,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一云: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沉,心下有水气也。

小儿齁䶎为啼时,食以酸咸又乳之。因是肺经伤水湿,风痰结聚早为医。

齁䶎一症,本为暑湿所侵,未经发散,邪传心肺,变而为热。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实不化,因循日久,结为软块,圆如豆粒,遂成痰母。

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与乳食;或食以酸咸,气郁不利,致令生痰;或节令变迁,风寒暑湿侵袭;或堕水中,水入口鼻,传之于肺。故痰母发动而风随之,风痰潮紧,气促而喘,乃成痼疾。急宜去风化痰,以知母汤、如意膏治之。

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齁䶎最难当。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凉。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必须姜。病人遇此仙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