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是为了责备,还是为了改变?
昨天Tina和业务部门开会,谈到了她对上周合作状况的不满。
Tina的不满有很多,于是滔滔不绝,当然也是理直气壮地数落起来。比如:他们不回复邮件,拒绝开会,不按时交付工作内容,推诿责任,隐瞒进度。
业务部门很着急地辩解着,争论着。
眼看冲突愈演愈烈,Tina的经理赶紧介入会谈,说:“Tina想要表达的是对合作的期待,希望大家及时沟通信息,以便合作顺利;Tina希望大家按时交付自己的工作内容,以便下一个人能够继续完成流程。这方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交流一下,以促进下周的进展顺利。”
于是,大家的方向转向了未来,交流也就和谐了很多。
这里面有三点需要注意:
1)抱怨不可能解决问题,只会加深彼此的矛盾。
关注过去,无法改变过去,只会带来抱怨和责备,增加矛盾和冲突。要正向思维,关注未来如何做会更好,如何做才能避免之前的问题。
2)解决问题要聚焦清晰。
不要絮絮叨叨地长篇大论。一定要一件一件地讨论。每一件事,都要讨论清楚什么问题,谁的问题,困难在哪里,有哪些办法,做了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3)合作中在意的不是“你”和“我”,更多的是“我们”。
语言带着情绪,会影响合作,是分裂还是合作?可以多问问“我们还可以做作些什么”“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阻力”,“我们还可以寻找哪些资源”。
这些方面都是软实力的体现。每个公司都有详细的流程和人员框架,表面上看执行起来很容易,深层次却是很难的。
因为都是人在执行,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谁都不愿意犯错,但是人的能力都是各有不同,而问题的解决要看每个人的能力。这是流程和人员架构上不会考虑的。
流程和架构不会考虑遇到什么问题,什么人在处理,需要哪些相关能力,这就会导致知道对错却不可能改变,从而增加了合作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故意做坏事,故意捣乱,而是遇到阻力无法应对,而又无法说出口,才会憋到最后。
理解到这些,我们就可以及早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多问,多听,多说,鼓励大家公开地讨论问题,告诉大家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解决不一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大家可以相互支持,也就能够推进项目顺利如期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