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吃大餐
文 | 行之
读书,就像吃饭。
很多人因为吃饭而吵架。比如聚餐的时候,A说:去东家吃,东家的菜才好吃。B说:去西家吃,西家的菜才正宗。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就像金庸粉和古龙粉,经常这样掐架。
金庸粉说:金庸的小说才叫武侠,那古龙写的什么玩意儿?
古龙粉说:古龙的武侠才叫江湖,那金庸写的忽悠谁呀?
这两种吃货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这样一种“美食家”,他们跳出来说:你们说的都是垃圾,我带你们去吃好东西,肯德基!
我特别理解吃饭这回事,大家都有不同的口味。口味不同,产生意见分歧很正常。但我挺受不了有些人在朋友圈,大声吆喝:咪蒙是我见过做菜最好吃的食神!
喊完了,还抖几个很得意的表情。
我知道,我们完全不可能有话题了。
吃饭用不着上纲上线,偶尔吃点泡面,辣条,薯片,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虽然明知道没什么营养,但吃起来就求一个过瘾而已。
但你硬要说:康师傅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美味。
这就有点尴尬了。
我除了说你没见过世面,还能说什么?
有不少做菜的新手,刚进新东方学几天,就信誓旦旦要开饭馆,当食神。结果做一道菜求品尝,盘子里的土豆连丝都切不齐。
有些人你说什么都没用。因为他们就是觉得自己的菜做得世界无敌好。
而往往做菜年头比较久的,不论是不是大厨,私下里说起自己的厨艺,都一脸惭愧。
比如:他妈的,自己捣鼓的这点菜品,跟民国那帮老头比,就不该上桌面儿。
比如:这辈子做菜,真是再怎么卖力,都是给中国美食史丢脸呐。
但一定有人说:尼玛,装啊,你就装逼吧。过度谦虚等于骄傲,你知道不?
其实不是这样的。做菜的年头越久,你就越知道真正的大餐有多么美味,多难做得出来。
一个街边小餐馆的厨子,很可能手艺也不坏,但狂妄地以为自己就是食神,那就悲哀了。
明白厨子跟食神之间,差着一亿个美食家。
这叫看清现实,不叫过度谦虚。
无论是厨子,还是吃货,只有先吃过真正的大餐,才能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厨艺。
吃过大冰,玄色,刘同,张嘉佳这些流行大厨的菜,觉得他们已经是食神了,一激动就说:天下第一美味啊!
这虽然不损害人民的利益,但难免是搞笑的。
读书要吃大餐,但吃得再好也会腻。偶尔吃点快餐,轻松自在,无可厚非。
但要把快餐当大餐吃,无论你是想成为美食家,还是食神,这条路就算是走进死胡同了。
每次有人跟我说:我要成美食家,我要当食神。
我都问:你心目中的食神,是谁呢?
然后有各种答案。我得到的答案只是冰山一角。
从全国的大数据上来看,有一种“答案”是这样的:
▲2016年作家富豪榜但我也准备了一份私家的答案。除了我自己给了一份答案之外,我还采访了14个厨子,问了他们心目中的食神是谁。
这一共15个厨子,各有各的口味,但共性是他们都爱吃大餐。
问:你认为古今中外,最值得推荐的10位食神是谁?
(采访的过程大家都很痛苦,因为几乎所有厨子,推荐的食神都不止10个,忍痛割爱,才敲定了最终的10个。)
@行之:
庄子、李白、古龙、沈从文、汪曾祺、阿城、余华、鲁迅、斯蒂芬·茨威格、卡夫卡
@尹沽城:
福楼拜、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塞林格、曹雪芹、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鲁迅、莎士比亚
@赵巍巍:
金庸、王朔、木心、阿城、汪曾祺、周作人、刘震云、博尔赫斯、村上春树、鲁迅
@牛皮明明:
托尔斯泰、马塞尔·普鲁斯特、保罗·策兰、雷蒙德·卡佛、毛姆、 约瑟夫·海勒、歌德、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荷马、奥尔罕·帕慕克
@青山安澜:
加缪、古龙、王小波、苏轼、庄子、波伏娃、黑格尔、李白、张岱、阿加莎
@曾楚桥:
马尔克斯、海明威、博尔赫斯、托尔斯泰、卡夫卡、曹雪芹、司马迁、金庸、蒲松龄、毕飞宇
@丫头的徐先生:
马尔克斯、曹雪芹、村上春树、刘震云、贾平凹、欧·亨利、余华、斯蒂芬·金、东野圭吾、王小波
@听潮:
孔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陶渊明、李白、苏轼、古龙
@百木幺:
王小波、毛姆、张爱玲、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纪伯伦、太宰治、马克李维、三毛、阿丁
@李晓润:
庄子、庾信、陶渊明、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苏东坡、汤显祖、吴承恩
@南陌皓记:
马尔克斯、海明威、杜拉斯、川端康成、萨特、加缪、余华、毛姆、芥川龙之介、鲁迅
@潇湘七公子:
曹雪芹、张爱玲、金庸、李碧华、汪曾祺、沈从文、托尔斯泰、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东野圭吾
@云竹:
杜甫、狄更斯、大仲马、欧亨利、路遥、曹雪芹、卡勒德·胡赛尼、马尔克斯、鲁迅、冯梦龙
@十四:
雨果、托尔斯泰、福楼拜、狄金森、村上春树、钱钟书、柯南道尔、刘震云、沈从文、莎士比亚
@徐老师:
孔子、曹雪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泰戈尔、雨果、巴尔扎克、路遥、老舍、沈从文
口味终归不尽相同,但味觉到底渊源同根。
201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