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丨若有所思
写在前面
早上到办公室趁着电脑开机的间隙,随手翻到公众号一早推送的文章,辉哥今天这篇《构建人生飞轮》让我驻足。除了对文章正文的思考反思之外,相信看到文章的辉友一定是被第一段的问题所吸引的——“大多数努力为何无效?因为没有闭环。散点的努力大部分是无效的,因为没有持续的作用。飞轮是高效闭环的隐喻。”
人生飞轮
飞轮效应原本描述是一个轮子在初始被推动后,通过持续的力作用,最终达到自我维持的旋转状态,甚至可以持续加速。飞轮效应引申至个人发展领域,被比喻成个人个人在职业或生活中的持续努力,最终形成自我增强的正向循环。亦如辉哥文章中所写,每个人都应该站在人生长河的角度,去探索、创建、优化自己的人生飞轮,真正让自己每一天的努力有更长效的价值。
面对《构建人生飞轮》这个议题,当然应该有很多思考,毕竟成功人士都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此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然而若有所思不去行动,只能是一阵鸡血打下,空兴奋一场。
自我认知
找准自己飞轮的轴心也许要从自我认知开始,因为偏心轮虽然可以转但内耗也很大。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各种测验量表、咨询技术在个人职业发展领域的的广泛应用,让我们可以更轻松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结合自己的职业选择能够在实践中快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免于职业试错浪费时间。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回看自己当初的求学和职业选择,前半程在学习的路上犹如应届生频繁跳槽,从事的工作跟所学的几个专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谁又能否定每个阶段对于当前的路径选择没有影响呢。如果用现在的标准去校准十多年前每个阶段的选择,确实从效率上可以提升更多,弯路也可以少走很多。当然没有如果,自我认知也是需要时间的,测验、量表都是学者专家用他们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生省出来的。
时间与行动
与时间做朋友,构建人生飞轮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努力和策略。飞轮转起来之前需要时间识别自己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定位,搭建自己的飞轮,并努力蓄力直至让它转起来。每一步的努力都是推动飞轮向前的关键,而当飞轮转动起来后,它将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成功。
像我们这样的天选打工人,除了繁忙的工作,更需要开始行动起来,思考和搭建自己的人生飞轮。无论是通过学习新技能、建立人际网络,还是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都要让自己的飞轮转动起来。
构建人生飞轮,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反思丨若有所思》
Wednesday 22/05/2024
简 书 20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