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书评

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研究,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凡易易

一、振奋人心的预判。

《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研究》,以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为依据,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依据,采用定性分析与量化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趋势性判断和预测:

中国正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进入新的15年过渡时期(2020—2035年),将发生根本性、历史性、全方位的重大变化,体现新趋势、新特征,实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的新发展阶段。

2020年,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2035年为新标志,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2078年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达国家,完成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

至21世纪末,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铸就“中国梦”。

二、书籍与作者简介

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是时代主题,《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研究》就是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著作。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怎样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定型。作者为读者做出深度呈现。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情研究开拓者和领军者。

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领导的团队出版了国情研究系列中外文专著、合著上百部,主编和合作撰写《国情报告》1700余期,对国家重要决策咨询产生着持续影响。

三、为时代发声。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秉承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的理念,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研究者受益者,致力于国情和公共政策研究,记录中国,分析中国,展望中国,助力中国。

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历程,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生命周期的演变和轨迹,论述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差异,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等。

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习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先后经历了不同阶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

1956年党的八大《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196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

1979年根据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而后,党的十二、十三大相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两步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相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00年,中国如期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设想。

十八大再次强调,“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以“先富论”为主题,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上亿人口贫穷大国中率先跨越“贫困陷阱”,解决了11亿人的温饱问题。

进入21世纪,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标志着从“先富论”转为“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全国之力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发生率比1990年减少1/2,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首次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标志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14亿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五、中国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中国的现代史,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让实践检验。通过专题研究,总结了中国式经济、科技、教育等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和伟大意义。

通过历史、国际比较,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以及未来前景分析,量化对比,对宏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作为高校教材,和深度关心、关注国情、国际以及人类环境发展的读者,是不可多得的理论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