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背景下的唐朝边塞诗
我们自己读唐诗,或者教孩子背唐诗,会发现唐诗中边塞诗占了半数,总数两千多首,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这与大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就像我们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现在的歌曲反映的时代特点也不一样一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点才能理解唐诗的精华。
隋唐两朝(隋很短暂)前承南北十六朝,后接五代十国,这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大肆入侵的乱世,所以,两朝都对周边关系异常敏感。唐王朝建立之初,内军阀割据,外强敌虎视,李唐王朝对外委曲求全,对内抓紧平定天下。
620年,李唐王朝苦战击败宋金刚,刘武周。
621年,围点打援,击败窦建德,王世充。
接着,李唐王朝又平定了山东杜伏威,江南萧铣,天下统一。但统一后,因为连年战争,国力衰弱,唐朝不得不对内休养生息,对外继续委曲求全,一让再让。
在此大的历史背景下,唐朝的边塞诗也多是有点消积与渴望自强并存,比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随着唐朝励精图治,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百多年,中华民族迎来了大繁荣,唐朝也国力大振,李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入侵也发生了转变。
629年,唐灭东突厥。
635年,大败吐谷浑,吐谷浑成了唐的卫星国。
640年,唐灭高昌。
645年,唐灭薛延陀。
649年,王玄策率领唐盟军灭中印度。
657年,唐灭西突厥。
660年,灭百济。
668年,灭高句丽。
此时,唐国力达到鼎盛,西部安西都护府势力已经延至伊朗。而这一时期,唐的边塞诗也达到了繁荣鼎盛,诗风慷慨激昂,比如: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
忘身辞闺阁,报国取龙城。
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千军夜战到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莫遗只轮归海窟,还留一箭射天山。
长安一片情,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玄宗晚年,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玉环,不理政事。对外战争不已。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又爆发,八年虽然平叛,但唐国力大衰,看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征兵时的惨象顿时出现在眼前。756年,唐征关中十万子弟防守潼关,遇伏,大败,百不存一,再看: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自此,唐王朝走向衰落,周边烽烟再起。这从边塞诗中也能再看出来: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人。
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可怜无定河边骨,竟是春闺梦里人。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通过这些诗歌,唐朝后期的一副末路悲歌跃然纸上。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在日后的岁月中,唐诗也慢慢向宋词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