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明代 徐渭 《题画蟹》)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1.
毛蟹,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时下人们的一道美食,许多人都喜欢吃。
说起吃毛蟹,我还有一个笑话。
以至于现在每当我走在街上看到那些鲜活的毛蟹时,都会条件反射似的想起十几年前,一个知心朋友对我说的那句话:“唉,朋友,你买的毛蟹都没肉肉吔!”
“是吗?”当时我是半信半疑地回答。
后来经过请教别人和自己的多次实践,证明朋友是实话实说,一点也不假。
每每想起那次请客,自己随意挑选购买的毛蟹竟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身披华丽金盔甲,实则腹内空空,少有膏肉,如同“食之无肉,弃之又不舍”的鸡肋,都会忍俊不禁地噗哧一声笑出来,连连地摇头叹息,戏谑自己是个没见过世面、头发长见识短的乡下女人。
2.
这也难怪我孤陋寡闻。小时候生长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周末和寒暑假除了经常跟小弟一块到田间水沟里捉鱼外,就没有其它东西可玩的了。
见到那些爬得飞快的小螃蟹,就一把将它们摁住,捉到家里后,小心翼翼地在一只螃蟹的大鉗上系根细麻线,远远地跟在后头拉着玩。
弟弟手执一根小树杈,在它屁股后头啪啪地敲打着地面,逗得小家伙两个黑芝麻丁似的小眼睛骨碌碌直转,小爪子嚓嚓嚓地响着往左右两侧爬,想迅速地逃离现场;
不想我轻松地一提麻线,小家伙就如同一个小木偶被悬在空中,八只爪牙连着圆肚子在奋力挣扎;
我恶作剧地把它放下来,它晕头转向地横冲直撞,不知往哪跑好。姐弟俩直乐得嘻嘻哈哈地笑;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有时会把它们放进一个宽口的玻璃瓶子里。两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观看它们如何在这个圆滑的囚笼里,艰难地上上下下,张牙舞爪地不停攀爬。
它们那尖尖的小爪子抓着溜光的墙壁咔哒咔哒地响。刚爬起来,还没站稳脚跟就一个跟斗跌下来,翻转身子再爬上去又一个跟斗栽下来,反反复复,就是上不去。
它们互相倾轧,互不相让,结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可它们却是撞了南墙也不懂得回头,真是一群没教养又倔强的小家伙!
它们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逃不出我们为它们设置的这个四周光溜溜的陷阱。
我们玩腻了才罢休。
母亲把这些被我们折腾得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小螃蟹(以前没有保护动物的宣传和意识)洗干净,伙同泥鳅小鲫鱼一起,加上红糟白糖陈醋葱姜蒜煎煮,然后用地瓜粉勾芡,美其名曰“糖醋鱼”,味道鲜美,酸酸甜甜黏黏的,很好吃。
在百多户千把号人的小村庄,至于长得比这些小螃蟹大点的所有螃蟹听都没听过,也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
我始终以为鲜活的螃蟹最大的特征就是很会爬。
3.
后来我长大了,就到了离家乡六十多里外的县城工作结婚生子。
大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所在的县城梅花园市场也逐渐繁荣昌盛起来。除了有五花八门的蔬菜水果山货卖外,也有不少的海鲜产品,当然也不乏毛蟹卖,一斤十几块钱。
可因为夫妇俩都是工薪阶层,工资低,一双儿女在外地上大学。家里又恰逢旧城改造,要拆了临街的旧房子重新盖房。
每天上、下午要给七八个工人师傅煮稀饭点心。一家人一日三餐虽然只是粗饭淡菜,可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花钱。因此生活过得紧巴巴,说捉襟见肘一点也不为过。
我每天只攥着十块钱上街买菜。哪还有闲钱买这些价格不菲的螃蟹呀,连一斤四块钱的淡水鱼也不敢问津。
幸亏有娘家兄弟嫂子、先生姐妹和公公婆婆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把房子盖好了。
接下来我们把多余的房间出租,儿女也相继参加了工作,总算喘了口气,歇息了几年。可两颗心老悬挂着,想积攒点钱给在城市里工作的孩子买房。
丝毫不敢懈怠与放开手脚,又是勒紧裤腰带生活了几年。于2003年,夫妇俩怀揣几万块钱来大城市生活。
先是租房住。后来到处跑四处看,东挑西拣,最终在师范大学附近买了一套一百多一点平米的二手房,总共27万,首付9万,贷款20万。
每月除了生活费用,还要交按揭,儿子要结婚。生活仍然同往常一样,缩手缩脚地过得俭朴而平淡,绝不敢像大款人家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如流水。
4.
不管怎样,总算如愿以偿,在城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四个小房间一个大厅。欣喜之余自我感觉还不错,便想邀请在城里工作的亲友吃顿饭。可由于手头不是很充裕,就请他们到家里来。
厨艺不精却不知天高地厚又自信满满的我,亲自上马采购与掌勺。
为了表示诚意与热情,我顺带买了一斤25元的一袋毛蟹回来。
之前在小县城,只是偶尔在酒席上吃过毛蟹,知道这是一道比较显贵的美味佳肴。这次请客买毛蟹,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
平时少言寡语又很自负的我,也许是受小时候捉小螃蟹的思想作祟,以为毛蟹和小螃蟹一个样,最会爬动的就是最鲜活的,买它们也就是小菜一碟、顺手牵羊的事,没有什么困难的。哪知道还有什么公母之分,虚实之别。
于是,我对周围的人不闻也不问,瞅准箱子里面那些趾高气扬地踩在同伴背壳上面,最会爬动的毛蟹,毫不客气地手到擒来。
殊不知那些身轻如燕、横行霸道的家伙,其实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缺肉少膏。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回到家里摘菜洗刷烹调,锅碗瓢盆噼里啪啦一阵作响,忙得团团转,没顾上和众人一起上桌吃饭,剩下的两只毛蟹又让给了小孩,自己没吃到。
到底毛蟹买得好还是孬,大家出于礼貌缄口不言,只是一味地嘻哩哈啦,推杯换盏,觥(gong)筹交错,喝着酒夹着菜。因此本人无从知道。
后来有一天,好朋友来家玩,亏她这次没忍住,实话实说,告知我那次买的螃蟹很差劲没肉肉,我才如梦初醒。原来买螃蟹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而是暗藏有许多的玄机,有一定的讲究。
此时,我才真切地知道原来生活处处有“陷阱”,时时要“提di防”着,以免掉下去还不知错在哪儿,还沾沾自喜,自鳴得意。
从此,我多了个心眼,碰上不甚了解的事或物,就特意多嘴多舌,向人询问。笨拙的脑子似乎比以前活络了许多,也精明了不少。当然,没有忘记打听耿耿于怀的怎样买毛蟹这档事。
5.
毛蟹不单口感味道鲜美,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一道众口铄金、老少咸宜的美食。
况且蒸熟的螃蟹身披黄金甲,不单好吃还好看,比起经常吃的鱼肉又显得独特与尊贵。也想顺便了却那桩藏在心里面多年前的宿愿——要亲手买到最好的螃蟹。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近年来经济上没有什么负担,轻松多了,于是就时不时地到超市买三五只毛蟹回来过过瘾。
每次去,心里都会揣摩着向人家向书本学习来的经验,进行精挑细选。
还别说,原来买毛蟹果真有那么多的门道。
首先要心明眼亮,分清公母,肚脐三角形的是公蟹,壳厚肉少;肚脐团团圆圆的正如古诗人徐渭所说的“应见团团董卓脐”的是母蟹,肉白细嫩且饱满。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其次,新鲜活力强的螃蟹,外壳黛绿有光泽,蟹鳌夹力大,腿完整硬实,肚子鼓胀而不空乏,连续吐沫夹有细小的噗噗声响;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抓住个头大的放在手上掂量掂量,判别是否比别的螃蟹来得沉;捏住蟹角两端感觉很硬实的是好蟹;
在小腿底下的屁股(上上图靠近桌面那个地方),要像梯田一样层次越多的越好。反之,屁股扁扁的可能就是只瘦螃蟹;
翻转过来看,如果蟹角那个地方白里透红,那蟹膏肯定少不了;
还可以仔细观察螃蟹白肚皮上的纹路,纹路越深,说明螃蟹越老,也越肥美;
……
平时生活不怎么舍花钱的我,春节期间还是奢侈了一回,花了180多元钱买了12只鲜活的母蟹回来。
果不其然,正如自己的胸有成竹,这些毛蟹蒸熟后只只金黄灿烂饱满,掰开壳,肉满膏丰,色香味俱佳。家人都一致认为这是我买过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最好的毛蟹。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 “唉,朋友,你买的毛蟹没肉肉!”6.
我从买毛蟹这件小事中悟出一点小道道:生活处处有智慧有奥秘,作为一个凡人,不是万事万物都能了解明白。由于生活地域生活习性的差异,也会产生许多深浅不同的生活认知。
譬如,山里人对于蘑菇竹笋野鸡等山珍野味了如指掌,可对海鲜美味只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而住在海边的人对山货不甚了解,可对龙虾海参蛏干目鱼蛤蚌等海鲜却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只要我们每个人尽量能做到随乡入俗,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虚心请教,探索追求,积累总结,就不会惹出许多麻烦和洋相,生活也就会过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