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谈狐说鬼的聊斋志异》1 2021-01-28
阅读内容:【蒲松龄的人生三苦】
阅读笔记:
【蒲松龄的人生三苦】
首先是蒲松龄在生活中的困苦。
蒲松龄为了养家糊口,开始长达四十五年的私塾教书生活。而私塾先生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微,并且挣的钱也不多,甚至都无法保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他曾经抱怨说:“为什么在谷穗上不干脆长些银子呢?”虽然贫穷困顿让他吃了不少苦,但作为下层百姓的一员,这种生活也让他和普通的老百姓一起感受生活的艰难,同时他也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认知,而这一切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其次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的痛苦。
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下层的知识分子摆脱贫困,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所以人人都想在科举谋得功名,然后做高官来光宗耀祖,蒲松龄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穷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他王子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过于沉迷或执著于某件事情,比如功名或利益,否则一定会贻误终身的。)
再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中所经受的艰苦。
在蒲松龄的出生地淄川,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孔子陪着鲁定公和人齐候相会,鬼谷子承载这里讲过学,听讲的苏秦、张仪等智者名人。他还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他既经历了明朝的灭亡,有经历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既经历了清兵入关前的掠夺和镇压,也经历了清初民族的和农民的反清抗争。大冬天的时候,他就穿一件破棉袄,冻得哆哆嗦嗦,连笔都拿不住,甚至砚台里的墨水都结了冰,但他依然毫不懈怠地写作。不管走到哪里,听到任何新鲜的事,他都赶快记下来当做创作的素材。
1715年的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先生在瑟瑟的寒风中倚窗而坐,溘然长逝,享年75岁。因为穷困潦倒,在他生前没有能力,也没有钱将《聊斋志异》正式刻印出来让世人传阅,所以《聊斋志异》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而老舍也称赞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而现在,《聊斋志异》已经被翻译成二十五种外国文字,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感想:
苦难对有坚韧意志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萎靡不振的人来说是一种磨难。蒲松龄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实在是难能可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