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定数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29人
a优游
生活是枚棱镜,人们可以在其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文字也是。
不管不顾地生长一部《红楼梦》,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足见表达者与阅读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解读的差别之大,也说明了误解是普遍存在的,被误解几乎是表达者必然遭遇的定数。
佛家谶语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大概就有这方面的顾虑和明示吧?!
传说中苏东坡与好友佛印那桩著名公案,是这样的:
一天,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对坐喝茶,佛印和尚秉持欣赏和悲悯心看着东坡,说东坡像一尊佛,东坡天性豪爽幽默,听了并不领情,哈哈一笑对佛印说,我看你像坨大粪。
佛印倒没有像常人那样生气,或者他压根儿没觉得自己受了冒犯,仍像之前那样看着东坡,东坡就很得意,逞了口舌之快,觉得自己赢了。
回家后跟苏小妹讲了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啊,其实你输惨了,都说心里有什么就看到什么,你看到人家像大粪,人家却看你像尊佛,你俩的修为、境界差距大了去了。
人们都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去看待周围事物的,谁都摆脱不了这一点。
从同一件事中看到什么,基本透露了观照者的立足点、方法论和看问题的角度。
再加上人们出生环境、后天教育、生命节律不同等各种外在因素,人们的喜乐悲欢并不相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就以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这个意思。
村上春树曾说:“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这么看来,能进行沟通交流的,不过是可以互相安慰的人、同气相求的人。
可人天生是群居动物,需要互相链接,需要抱团取暖,那就尽量真实地表达自我,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人,并努力被一些有趣的人发现,然后相视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
至于其它,爱谁谁。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