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生的滋养!
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小时候,就很喜欢看书,常常一个人坐老远的车去新华书店,一呆就是一下午。
那时候,读到的文学名著,虽然大部分都看不懂,但却没有想到这些书成了我往后岁月的遐想。
大学毕业后,看书的时间越发少了。
偶尔想起要看看书,就到图书馆走走,但真正静下心去读书的机会更少,只是知道到那走一走,心神就会安宁许多。
灵魂深处的底蕴,便是来自书的召唤。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老师的读书营,心动不已,这就是我内心一直想要的读书营。
在参加读书营的这半个月来,我有了以下3点的收获:懂得阅读,持续更文,改变沟通。
1 遇见阅读,找对方法
以往读书,我大抵上是翻一翻书,读到动心之处便画画横线。
而一本书,读个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甚至尘封许久。
读完书,也不太清楚这本书大概讲什么内容,有什么用处。
在阅读营里,老师分享了RIA阅读步骤,把读书过程分为了4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阅读,遇到不理解可放慢速度。
第二步:拿出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知识点。
第三步:回顾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用A1便签写下来。
第四步:用A2便签想一想自己今后该如何运用。
学完这四个步骤,我突然发现以往的阅读步骤是错误的,于是,我马上开始践行。
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时,我开始看到经典的句子就会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解读,然后用便签纸写上自己今后可以怎么运用。
在读书营,每天领读官都会拆解书中的一两章的学习,我便会在每天5:30起床,开始阅读这两章,跟上老师的节奏。
踩点的节奏,方向不易迷失。
遇到不懂的,就仔细地查看拆解文,看看拆解文是怎样理解的,并作上批注。
做完这一系列的动作后,书上的内容我了解了大致,书中讲了什么内容,我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打破了以往看什么忘什么的局面。
2 结束懒癌,持续更文
有了阅读方法后,就要开始克服写文的困难症。
在读书营,大家每天都会发布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书评笔记。
因为有了这个督促,我似乎也有了紧迫感,我也想要每天更文。
于是想早上5:30起来,也更文一小时,想法很好,但是行动起来是百般阻挠的。
半全职妈妈的状态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早早起来做早餐,在送完上学。
白天在家要做卫生,备课,改作业,家长反馈,这些工作量就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
晚上接娃后,带娃运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再回来做晚餐,吃完晚餐,再赶着去机构给孩子们上课。
似乎像个陀螺,转个不停,更文时间更别提。有了时间,坐在电脑前,自己脑海中也时常不知道该写什么。
焦虑之处,便有转机。
我看到群里老师的一句话:“养成习惯后,不需要死磕,很多时候只是在遵循规律,然后尽量自我接纳。”
有时候,你死磕的困局常需要一句话提点,便可醍醐灌顶。
我懂得,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自我接纳,才能停止内耗。
我接纳了做不到的事实,改为一周更文2-3次,这样更文的品质就上来了。
更文后,助教老师就会一一点评,提出修改的意见,这些意见会让我启发到不少,越发让我知道文字精简的重要性。
3 非暴力沟通,让幸福指数上升
阅读、写作让我记住了书中的方法,也让我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沟通方式。
比如,以往我和老公聊天,习惯用批评指责的语言,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都归于他。
就像马歇尔·卢森堡在书中所谈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谈话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他人的痛苦。”
当我自知后,我开始运用停止批判,表达感受,两人的争吵也少了很多。
接着,我再把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在女儿身上。
以往,她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总是习惯说教:“你不该和好朋友发脾气,这样是不对的。”女儿常常不以为然。
这两周,我将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用在女儿身上。
“我刚刚看到月月和云云在一起,你走开了。”
“你走开是因为她们不愿意和你一起玩,你感到很难过是吗?”
恰当地运用,才能内化。
当我发现我用同理心说出她的感受时,谈话的氛围就会转变,女儿接受度也高了许多,而她也在这些挫折中学会成长。
4 写在最后
读书,不仅锻炼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还影响了我的家庭生活。
这些转变都来自于书中文字的力量,来自读书营善意的提醒。
人生漫长,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担心什么。
然,读书的滋养便是一生的滋养。
喜欢做的事情就持续去做,我相信,专注和坚持才是成事的根本,才是快乐的源泉。
希望我们都有机会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享受当下带来的快乐。
学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