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很喜欢程颢的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世间万物,哪怕是篱边的小草,月光下的虫鸣,临水花枝的倒影,在静的人眼中,都是妙不可言的境界。
然而,人间是喧闹的,我们又不能逃到深山空谷中去,唯一的办法,就是闹中取静。
因为古人说:“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静,是一种修行,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福气。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在喧嚷的尘世中结庐,在热闹里寻觅趣味,那么市廛的谈笑声,孩童的嬉闹声,风中的蝉声,声声入耳,自得其趣,整个人顿时静谧下来。
陆游就曾宿于繁华闹市的小楼中,雨滴滴答答下了一夜,清早小巷深处传来阵阵卖花声。
雨声、卖花声落在心头,陆游渐渐静下来,提笔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丽句。
正如梁实秋说:“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在市廛里,陋室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人生数十载,终究是活一个心态。心静之人,能体会到生活之趣,人心欢喜,身轻体健,自然福气满满。
非常赞同朱光潜在《谈静》中所言: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界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退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心空则灵,不空则不灵。如何空?心无杂念,不着纤尘。杂念皆因烦恼起,在“已失去”和“未得到”中纠缠不清。
放下,心净人自静。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过去的不要再想,未来的不必操心,“已失去”和“未得到”的统统放下,心界空灵了,静气自然生长,就在那梅熟时栀子香中,在那清风徐来处。
心静的人,懂得什么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因此,不为自己无能为力之事烦恼,不纠过往,不畏将来,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
心静,是一种境界,“上善若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福宁常在。
滚滚红尘,名利诱人,学会闹中取静,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道理须从妙处寻,静中观物了吾心。一时俯仰成朝暮,万变纷纭几古今。”
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往后余生,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唯愿你心静如水,从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