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性侵风波与棉花糖实验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浭阳春

在美国检察官宣布不予起诉后,今天,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首次发声:“自己给家庭带来伤害,十分自责和后悔”。刘强东在美国卷入的性侵风波终于告一段落,如果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情会更清晰,比如,自控力的问题,棉花糖实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50年前开始一项“棉花糖实验”研究,初衷是打破当时流行的“人格特质一致性”理论。米歇尔认为,不存在稳定的性格特质,个体的行为高度依赖于当时的情景因素。

实验从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学龄前孩子中做起,“如果能够忍住诱惑,20分钟以后再吃面前的那个棉花糖,就会得到2个棉花糖”,并通过多年跟踪证明,主动性和自控力会影响一生,等待时间最长的孩子,发展的会更优秀,并且自控力是可以培养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儿童教育,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

媒体非常热衷于名人丑闻,克林顿与莱温斯基,老虎伍兹性丑闻,明星吸毒等等,充斥版面。这些反面教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高智商、具备极好社会智能和情绪,取得显赫成就的社会精英,也会做出愚蠢的行为。虽然他们职业目标方面有着非凡的自控力,但其他方面另当别论,或者说,他没有意愿对某些其他方面实施自控。

从刘强东美国性侵风波来看,不可否认,刘强东是成功的创业者,他在商业领域有这非凡的成绩,很敬业,很有自控力。可这个事情的发生,恰恰证明,在某些方面,他是有弱点的,或者说,他没有认为是多大的事儿,没有意愿自控。我们前面说过,个体的行为高度依赖于当时的情景因素。在饮酒聚会、主动带回自己的住所等特定条件下,能不能抵挡诱惑,就另当别论了。

从女当事人角度分析,参加聚会的原因之一,应该有认识刘强东,崇拜知名企业家的心理。后面的事情,是有更强的目的性,还是有团队操作我们不得而知,也不能假设。刘强东律师披露,女方在第一次警察上门访谈后,曾找到刘强东并向他道歉,说这是一场误会。其后,又反复索要钱财。从心理学角度看,女方在吃“第一个棉花糖”和“两个棉花糖”之间摇摆,在明确受到拒绝,“第二个棉花糖”落空的情况下,愤然选择了报警。

媒体上阴谋论甚嚣尘上,通过媒体发声的背后,不仅有“看眼儿的不怕注儿大”,“吃瓜”看热闹心理,还有做空股票,资本博弈的成分,也有施压刘强东,打压竞争对手,利益最大化成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真正的目的都藏在各自内心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