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随流水(20—10—20)续
以前读书,每有触动,便随手记录在朋友圈。而今,懒得发圈,心中的惊动便如火花一闪即灭,着实可惜。
随着年纪增长,大脑容积逐减。思想即时输出,有利于刺激大脑活性。故我以为边读边写可作为日记的主体内容与书写方式。
冯友兰归纳人生四境界。在我看来,功利与道德境界都是应然的境界。抱着一定的目的——利或义,为外物驱使而有所为。而自然与天地的境界是本然的境界,顺应自然之道而为。所不同的是自然境界是盲目的,人只是凭习惯本能行事,却并不明白如此做、如此活的道理,如《孟子·尽心上》所言:“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而天地境界,能融通万事万物之理,能从日常生活中参悟宇宙之道,以道来应万物,于各种流变与矛盾中皆能从容自如。因世界之本然就是变动不居、矛盾对立的。故人世之遭际亦不必滞碍于心。
冯友兰说,道德境界是贤者,天地境界是圣人。道德为义,功利为利,义与利之区别,就是公与私。贤者就是为人、为公谋利的人。天地之境是超脱于义利之外,圣人在冯先生看来只是心智高于常人。而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寡为标准。他说:“圣人的生活原也是一般的生活,不过他比一般人对日常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
冯先生是属朱子重理知一脉的。他反对梁漱溟的直觉说。梁承继孟子、陆王一脉。后者之说极易打动人心,然浅学之士若不打下扎实的理学根基,直接依据直觉来证悟,易走火入魔。古之治学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说。“六经注我“”,参研经书之古意,“我注六经”,以我意来臆断六经。只有达于是“六经注我”的程度,即明白客观之理,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把书为我所用。若未能经历严格的“六经注我”,便轻率地“我注六经”,则书不能有助于扩展心胸视野,反而使儿更为固陋不化。
今日考核:
日记3200字
书法60分钟
阅读43页
手机使用时间4小时3分钟,其中一小时为写日记。
明日要求:
早起,诵读古经的晨课一日不可断
强迫自己多写
书法注意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