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西湖游记
原创非首发。
第一篇 烟雨蒙蒙西湖行
第一次到西湖,是在初冬时节一个阴沉沉的日子,没有雨,也没有阳光,阴沉沉的天空下雾笼着灰蒙蒙的西湖与远处的山山水水,隐隐约约的,有几分羞见于人的感觉。同行人不断埋怨着这不给人面子的天气,而我却有不同的想法。我觉得,既然没有阳光,如果能洒点小雨,或许更合西湖多情的情调。
西湖,长久以来对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想像,今天,就梳着长长的柳绿色的丝发,神秘地躺在我的眼前,摊开着巨大而酥软的胸脯,等着我一步一步走上前去,一层一层掀开她如丝绸般轻薄的衣裳。
断桥,更像一个神秘的故事,朦朦胧胧地笼在白堤上。桥头两岸,长长的柳条,像一缕缕少女柔软的细发,从堤岸两端直垂到湖面,与湖水不断缠绵着。谁也分不清这是西湖的温情,还是柳条儿的多情,或许有此才有彼吧。缓缓走上断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印象中的许仙和白娘子,只有来去匆匆的游客。我站在断桥上,望着桥下微波浪起的湖面,忽然觉得自己更有几分许仙的样子。然而,如果我是许仙,那么我又为何单行到此? 白娘子又在哪?
听身边的游客说,远远云烟笼处,便是高深莫测的灵隐寺。玩世不恭的济公和尚,是否还洒脱在这片山水中呢? 我不知道。人世变迁,一个济公走了,或许会来一百个济公,也或许活佛永远不再。
远远的,我想着长长的故事,呆呆的,我又牵挂着难舍的亲情。远远的,我看着远处灰蒙蒙的青山,痴痴的,我看着近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远远的,我拉着长长的历史,傻傻的,我猜测着悠悠的未来。
断桥东边,靠着南岸是一片残荷,早过了叶含珠露、花盈粉梦的季节,全没有了初夏季节的娇嫩,只是默默然守望着断桥,守望着身后的亭子,听着亭子里不时传出的歌声。虽然少了游客的青睐,它们似乎也并没有过多的气馁。或许,难得的安静,给了它们更多的自在。它们不必为了迎合游客而努力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是它们休闲的季节,它们完全可以享受自我的休闲,淡对游人与赞赏。
各有各的时节,各有各的风采,它们深埋着希望,悄悄酝酿着来年的风采,这本身也是一种高洁。
正在希翼小雨的来临,天空便渐渐飘起了蒙蒙细雨。这雨,或许便专为我而下。虽然“白素贞”不会再现,而细雨霏霏,也算是对我的幻想的一种抚慰。
我在细雨中,离了断桥,沿着湖岸慢慢自东向西走着,一路眷恋着身边多情的丝丝柳条,一路看着细浪趁风的湖面,充满着对西湖上千年深厚文化的遐思,心中时而激动,时而自觉渺小。
“游西湖,掉锡壶,惜乎惜乎!”我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在月光下划着小船闲荡西湖,悠闲喝着小酒的情景。那是诗人的情调,是才子的情调,是自在的情调,也许是多情的情调。我知道,我无法亲自感受这种情调,因为,今夜不会有月,只有雨。细雨飘身,游船荡水,无诗酬酒,寂寞漂浆,那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细雨继续不紧不慢地下着,夜色趁着本已阴沉沉的天空逐渐笼罩了眼前的一切。湖色在夜色中变得更加朦胧,而笼在远处的故事也显得更加的神秘。
灯光亮了起来,我拉着行李箱缓缓离开湖边,走入陌生的人流,走入西湖边那朦朦胧胧的街道,也许每一步都踩着某个才子或者佳人的足迹......
第二篇 再到西湖
[序]再至西湖,在戊戌农历七月之初。其偶然有几,其必然又有几。道之偶然,乃曰其旅程之变;道之必然,则因儿过高考已两月有余,大学入学在即,应其所求而必有其行也。故实必然于其谋,而偶然于其时焉。西湖重游,因时节不同,其景迥异,故所感者远异于去岁之游。人生易老,春华易逝,乃撰文以记之,以备后忆。
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大抵已于西湖展示得淋漓尽致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才高八斗,又情满西湖。我原本很奇怪于他之西湖比作西子,而如今我不能不佩服其独特而多情的眼光。多情的才子,其情感总是那样的丰富而细腻。苏子对西湖的想象,正是一个多情才子对一个绝色而温柔且同样多情之江南美女的遐想。西湖之多情,又只有同样多情的江南才子才能心领神会的。
雨是突然而至的,一阵一阵。这让我突然想起曹雪芹先生笔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黛玉的眼泪一样是没有预兆的,随时可以来。柔弱女子的清泪极容易牵动多情才子的心肠,所以宝玉才会对其牵肠挂肚。西湖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美女,只是没有那么柔弱,她的眼泪不属于凄美的那种,有时还有几分壮观,然其楚楚可怜之处,是绝不亚于黛玉的。湖风拂面,细雨丝烟,漫步在长长的苏堤之上,穿梭在细长而绿色娇翠的柳条之间,我竟然有几分忌妒于苏子对西湖的爱恋与悉心的爱护。仿佛间,我突然觉得西湖就是西子,那在脚下延伸的苏堤,就是苏子抚摸西子的手。在我恍恍惚惚的遐想中,苏子与西子尔侬我侬,亲密无间地在烟雨中缓缓走在爱恋的天堂。
二
断桥上游客络绎不绝,密集而流连忘返的游人,不论男女老少,痴痴地逗留在桥上,有眷恋四周景色的,有回味那个遥远的故事的,也还可能有希求类似的偶遇的,各怀心思,流形于色而羞露于言。就在白蛇传说神秘的氛围中,断桥旁的荷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着粉红色短裙,在田田的荷叶中乘着轻风摇着轻盈的舞姿,淡笑着断桥上久恋不去的人们。
明知白娘子早已远去,千古传说的也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我的内心犹莫名其妙的激动。我不愿相信对岸山上的雷峰塔会是她善良与知恩图报的最终归属。我宁愿相信白娘子的美丽都化为了这断桥边千年不败的风景,正与西子一同激发着人们无穷的想象。荷花如面,我真切的感觉到那粉脂上绽开的笑容就是白娘子的微笑。
传说,断桥,荷花,三者互为衬托,共同打造了一片美丽的时空,牵动着千千万万游客的柔肠。
白堤上一度是细雨霏霏。两边近着湖面的垂柳,不时趁着风势将细长的秀发伸向细波频泛的湖面,贪焚地撩动着西湖的美色。柳条的撩动,使得风情万种的西湖更加骚动。她在风雨中不断起伏着少妇般的胸脯,久久地喘息着,呻吟着。白堤便在她的喘息与呻吟声中,陶醉着向前延伸着其无边的遐想。一样陶醉的我,便悠然自得地静闭双眼,任由思绪在传说中的时光里久久漫游。
三
游艇载着一船欢呼,载着一船好奇,缓缓行驶在西湖中。不时从游艇旁过去的游船,各有各的来历,又各有各的遐想。西湖不在乎你的来历,更不在乎你的遐想,她的美丽而风骚。你认识她的美,她便给你多留几分情。你能否满足于她的情感,全在于你能否与她有默契的交流。暗送秋波的表白也好,明目张胆的打情骂俏也罢,能否打动她的芳心,全靠你的才气与温情。
西山的夕阳从云层中探出身来,不失最后的时机安享着雨后的清凉。雷峰塔在远远的山顶上冒出近半个身子,遥遥地望着月轮山上的六和塔,不知其在想些什么,或是在诉说着什么。无论是雷峰塔,还是六和塔,其有着相同的出身,本都是奔着国泰民安的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如今,钱塘江的江潮犹在,而智元禅师并没有因此而招致杭州民众的非议,相对于雷峰塔的凄美,六和塔显得那么安详。法海与白蛇的公案,千年未断,而雷峰塔的倒掉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件快事。雷峰塔,因为一个法海而被涂上了一层无法洗脱的灰暗的颜色。雷峰塔,是不是在哭泣?然而,痴情的男女,谁又会同情于它的眼泪,至少于我,内心里尤希望它立即倒掉,如果它的倒掉能让我看到一个美丽善良的白素贞。
每次坐船,只要机会允许,我历来是喜欢坐船头的甲板上,这一次也不例外。况且这一次在我身边还同坐了好几个秀丽的美女,有十几岁模样的学生,还有三十不到的妙龄女娘。她们身着淡色而应景的裙装,不时轻启丹唇,谈论着与西湖有关的诗句,使人心力交痒。就在这种仿仿佛佛仙凡难辨的意境中,三潭印月等湖中小岛相继离我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其景致情形最后都淡化在那个凄美的故事与身旁美女们温柔的微笑中。
刚停不久的雨又飘了起来,飞到脸面上,带着几分清凉。我情不自禁地探手怀中去拿那把油纸伞,然而怀中空无一物,惊愕间,我突然记起在那个记忆中的日子里,我将伞借给了风雨中的白娘子。身边的笑声将我从沉思中唤醒,我侧身望着旁边两个准备打开雨伞的少女,不由得哑然失笑。千年等一回,我等来的是一个过去了上千年的故事。
四
西湖的雨,是很给我面子的。去得及时,而来得又很应景,似乎在有意激发我梦一般的联想。来去匆匆的我,遇上这雨夜,站在雷峰塔下,心中确是另外一番滋味。
身边的池塘里,许仙正和白素贞共同打着雨伞,登上了归家的小船。小船儿载着的是一船劫后重逢的喜悦,是一船团圆的幸福,是一船夫妻俩对其后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谁知感动的泪水尚未盈满眼眶,转身一看见那高高在上且灯光闪耀的雷峰塔,方知刚刚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眼眶中的热泪一瞬间化为凄楚的泪滴,滚滚而下。可怜的白素贞,其原本极其美好的生活,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便因为法海和尚的顽固而变成了雷峰塔中千年不干的清泪。
无论是江南的才子,还是江南的佳人,或许一律是多情的,而在这雨夜的灯光中,看着身旁自由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想着雷峰塔里关着的那个美丽的灵魂,怎能不让人平添几许忧愁?
雨夜是最惹人愁绪的。我痴痴地想,假如没有雷峰塔,没有法海,那池塘中幸福的小船又会在人世间划多远?莫笑我多情,只能怨美丽的西湖在给人以温柔体贴的同时,又在爱情的天堂留下了一把千年不开的心锁。
五
我对游景有一种独特的追求,总希求能静享美景之风味。到了西湖,这种欲望更加强烈,且更想了解一下西湖周边的大概情形。五点钟不到,我便起身离了宾馆。走上虎跑路,我突然想起虎跑泉来,便立即问讯百度,乃知仅一里之遥,于是乎欣然而往。
清晨的虎跑路上,除了几部赶早的过往车辆,尚看不到几个人影,那通宵未睡的红绿灯,在不远处的路口眯着一双迷迷糊糊的眼睛,一只红的,一只绿的,有几分疲惫,又留着几分清醒。虎跑路两边是密集的树林,安静地守着淡薄的晨雾中最后的夜色。我沿着虎跑路往虎跑泉方向漫步而行,暗暗喜悦着四周的清静。没走多远,我怀着几许莫名其妙的激动,骑上了路边的一辆未上锁的共享单车,快速朝虎跑泉而去。
幽静的虎跑寺大门外,细雨悠然地清洗着暗淡的灯光。虎跑泉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躲在门内的树丛深处,看不到踪影。我只得怀着几分遗憾,遐想着那“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在几分流连中骑着单车转程而去。
石屋洞很体谅我急切的心情,一大早就张开了欢迎的怀抱。拾级而上,跨门而入。“林深容月色,古洞隐春秋。”我想门上对联中的意境,也只能是独游时才能深深体会的。只是晨色已浓,月色无影,其中大半的意境也就只能靠心中的臆想了。然而,一个人漫步园中,穿林觅洞,其深幽之意境,却是骤然而至的。至于那幽幽的石洞内,到底隐去了多少层春秋,或许只有那洞上幽密深翠的树丛才知其一二吧。
雨来得是很及时的,刚出石屋洞,它又来开起了欢送大会。我轻轻笑了笑,伸手接凉,淡然谢恩,骑上单车从容而去。
六
走入苏堤,总是会有些不期而至的意外收获。
一个小池边的亭子四周,密密麻麻挤满了游客。我站在几米远之外,只听见一个女导游先是隐隐约约说着康熙,后又说有什么错字等等。虽然没能听全,但我猜想她应该是在介绍一个什么典故。人太多,在看到究竟之前,我无法肯定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由于无法挤进人群去,我便干脆绕着人群走近池塘去。
池塘里除了一塘已有几分污浊的水,什么也没有。池塘边稀稀疏疏地种着一些紫薇,其弯曲外展的枝头上,没有看到半丝紫薇花的影子。池塘的外边,隔着篱笆便是西湖。西湖内近岸盛开的荷花,反衬着这池塘的寂寞,仿佛那篱笆在咫尺间隔着了两个世界。
亭子四周的人群慢慢散了开去。趁着这个少人的空隙,我绕过池塘,来到亭前。近看之时,方知亭内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港观鱼”四个大字。字是用繁体字写的,旁边另有小字载明了这是康熙的手笔。用心细看时,方发现那繁写的“鱼”字有些问题,下面原本为四点,但康熙只写了三点。惊谔之间,突然想起刚才从导游那听到的只言片语,乃恍然醒悟。原来四点为火,三点为水,康熙不是吝惜那一点之墨,而是皇恩浩荡,愿存生鱼之德。石碑的背面,刻着乾隆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看着康熙的题字与乾隆的题诗,我心中对亭前的小池塘充满了疑惑。这爷孙俩身为一国之君,为何竟然会为这个小池塘大动笔墨?我心中顿时一片茫然。我想,身为康乾盛世之主的两代皇帝,应该不会轻易在此着墨的。我左顾右盼间,突然想起刚刚走过的红鱼池,那里岸桥曲折,垂柳成行,池中荷露盈盈,红鱼戏水,确为人间佳境。原来在不经意间,我已踏过了康熙与乾隆的脚印。
虽然霪雨霏霏,但苏堤上的人依旧多而密集,除了同行人,其他都是陌生的面孔。也许,在这些陌生的面孔中,说不定就有某个当下或未来的名人。也就在这种热闹中,我踩着古代圣君与当下或未来名人的脚印,一路向前,同时,也有某些当下或未来的名人踩着我的脚步,在我的身后随行。普普通通的游客也好,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罢,其不远千里而来,前前后后走在这长长的堤岸上,大抵皆为了“贪图”西湖之美色。因而,诸多意外的偶遇,便因为西湖的招唤而成为了必然的相逢。只是有缘相见而无缘相识,而在千千万万人擦肩而过的缘分中,西湖成为了每个人永恒的记忆与留恋。
以下是作者其它散文推荐:
1. 军嫂
2. 烟筒
3. 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