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不完美上班这点事儿

《甄嬛传》| 终极BOSS端妃的后宫生存之道

2017-01-03  本文已影响3075人  林雪原Shirley
端妃月宾

文 | 林雪原

刚开始看《甄嬛传》的时候,只觉得端妃是个弱不禁风的药罐子,一天到晚见不着人。接着看《甄嬛传》,又觉得端妃是个可怜人:深爱皇上,却遭利用,白白担了罪名,被华妃灌了红花,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遗憾终身。

看《甄嬛传》到最后,觉得端妃明哲保身,暗中出手,活得通透智慧。最近重看《甄嬛传》,才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端妃心机深沉,不在宜修之下,又因为早早站队甄嬛,活到最后,可以说是后宫笑到最后的大BOSS!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为后宫BOSS,端妃有哪些生存之道?职场和社会的�残酷程度不亚于后宫,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1】蛰伏隐忍多年,一朝锁定目标

端妃娘娘第一次出场,是在温宜公主的生日。端妃第一次见到甄嬛,看甄嬛的眼神,有点意外,又带着点欣赏,并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皇上又得佳人了。”

这句话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还以为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称赞甄嬛美貌,讨皇上欢心。可是看到后面我们知道,这个意思是指得了一位和纯元皇后相似的人。

在一个夜晚,端妃怀着对华妃深深的恨意,跟心腹吉祥说:“我一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她是我要找的人。”“有一天,她可以帮我一个大忙。”

要知道,在甄嬛出现之前,端妃不仅被华妃灌了红花,还一直受华妃的细碎折磨,通过华妃跟身边的人嘱咐可以看出来,华妃不让内务府给端妃赏银,不让太医院给端妃治病,连新鲜的吃食也不许给。

可是她能忍,能等,而且硬生生地挨到了甄嬛这个拥有“纯元脸”的终极无敌大杀器出现。

这么多年来,她收敛锋芒,蛰伏多年,隐居避世,忍辱负重。端妃自己也说过:“我要这破身子作什么?”

她留着一口气,就是为了复仇。

而如今,她等到了。

而且她的眼光十分的毒辣,一击即中,一眼就看穿了甄嬛就是那个�能够帮她复仇的人。

相信端妃在见到甄嬛的第一眼,内心已经筹谋布局出了一系列如何靠近甄嬛、拉拢甄嬛、利用甄嬛为她复仇的大网,铺天盖地,密不透风。

事实证明,之后确实也是甄嬛扳倒了华妃。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明确自己具体的行动方向之前,一定要沉得住气,暗中观察。眼光一定要稳、准、狠。等到目标出现,再细心筹谋,寻找合适的时机行动。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就要击中!

【2】迅速拉拢利用,毫不心软留情

端妃娘娘不仅擅于筹谋计划,更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可以说,她要靠近甄嬛,甄嬛就根本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到故事后期,她虽然是甄嬛党的,但她和其他甄嬛党又不一样。

第一,她在明面上不和甄嬛交好,明哲保身。

第二,除了眉庄,其他人都是和被甄嬛利用,或者互相利用。而在端妃这里,甄嬛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反而是屡次被端妃利用。

更可怕的是,端妃有自己心机深沉的地方。她为了报仇,在利用甄嬛的同时,并不顾惜甄嬛。她有时毫不心软留情,甚至称得上是不择手段。这个之后分析会说到。

【木薯粉事件】

吉祥跟端妃提起公主不太好,端妃就知道华妃联同曹琴默要故意陷害他人,有人要担罪了,而这个人十有八九是甄嬛。端妃当机立断,决定一探究竟。

木薯粉事件,本来已经给莞贵人禁足,这时端妃款款而来,上来就给莞贵人澄清。

端妃编了一个圆融的故事,说了为什么邀请甄嬛去自己宫里,成了莞贵人的证人。

故事听起来令人信服,然而人们难免会有疑问——为什么甄嬛一开始不提呢?

端妃这个时候一阵咳嗽,我们的甄嬛也很给力,给出了合情合理的回答。

木薯粉事件这一局,端妃正式和甄嬛搭上了线。

甄嬛这时对端妃心里是万分感激的,这也是两人结盟的开始。

端妃帮甄嬛当然有她的道理——那就是利用甄嬛打击甚至杀掉华妃复仇。

更可贵的是,端妃不仅只是把所有的指望放在甄嬛上,更是“养成”系列(莫名觉得很萌)。

端妃提点甄嬛,曹贵人的胎本来是生不下来的,一则道尽宫中凶险,孩子难以平安长大。二则也是向甄嬛暗示了曹琴默最大的弱点,就是生产艰难,和拳拳爱女之心。

【富察贵人小产事件】

端妃娘娘即使病重,还是劳心劳神,深夜前来,又是为了“养成”她的复仇杀器甄嬛,提点甄嬛。

她把自己捡起的脂粉盒子给甄嬛看,还别有深意地告诉甄嬛:华妃是猛虎,曹琴默就是猛虎身上的利爪,告诉甄嬛要小心曹琴默。还特意叮嘱甄嬛自己怀有身孕要多加小心防范。

而且在这里,我总觉得,其实端妃是在故意诱导甄嬛,此事是华妃所为,加深甄嬛对华妃的防范和憎恨。

如果说,甄嬛是站在台前唱戏的那个人,那么端妃就是幕后的推手。

【甄嬛小产事件】

甄嬛小产之后前来端妃宫中拜访,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吉祥给甄嬛开了门,甄嬛感到很疑惑,吉祥不是端妃的贴身宫女吗怎么来干开门这种活儿。进了门,发现四下无人,甄嬛又问,其他宫人呢。吉祥答道,端妃娘娘养病要安静,所以打发了宫人出去。

然而端妃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关心甄嬛的身体。

甄嬛这才幡然醒悟——原来那些宫人不是被打发走了,而是被端妃派遣在宫中四处收集消息。这样端妃才能耳聪目明,即使缠绵病榻也能知晓宫中事。

【肃喜放火事件】

端妃为了给年世兰一击致命,便派了自己的心腹肃喜,佯装年世兰身边的人,想要给甄嬛宫中放火。

小允子发现肃喜

但后来被小允子发现了,甄嬛也为了让皇上赐死年世兰,故意假装不知,等着肃喜放火烧宫,眉庄还特意烧伤了手。皇上震怒,赐死年世兰。

眉庄烧伤了手

甄嬛早些时候就知道,肃喜原来是端妃的人。书中,年世兰死后,甄嬛和端妃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道:“肃喜并不是慕容氏的心腹,慕容氏也并未致使他放火,虽然他当时矢口否认,可是后来就招了。想来应该是娘娘的人吧。也唯有娘娘才能在宫中安排下这样的人而不被起疑。”

她笑,眼睛眯成微狭,温婉而有锋芒,淡淡道:“是啊,谁会在意一个久病的妃子呢。不过话说回来,若非皇后和敬妃审理,只怕这事还不容易过去。”

我敛容而起,道:“到谁手里都一样,这个宫里要找出个喜欢慕容氏的人来,还真是难。再说落井下石的事,谁都会做。”

端妃拉了我起来道:“你不用谢我,我不过是为了自己罢了。”

我笑:“只是我有一事想不通,既然是娘娘安排的人,怎不早早下手放火,非要在外窥视了好几日,还被我的的奴才发现了。”

她慢慢吞一片橘子,笑道:“本来哪用你亲自动手,可惜那几天正是雪化之时,外头潮湿不易点火罢了,才延迟了几日。”她停一停,又道:“就算被抓了也不要紧,身上有现成的火石、火油,就可以按了意图不轨的罪名给慕容世兰。”

我怡然微笑:“可惜不如烧宫伤人来得罪名大啊。”

这句话细细想来,让人觉得十分恐怖。端妃只是为了让年世兰死便让肃喜烧宫,而且并未事先告诉甄嬛一声,还“本来哪用你亲自动手”“可惜那几天正是雪化之时,外头潮湿不易点火罢了,才延迟了几日”。

也就是说,一开始,端妃就因为复仇心切,指使肃喜烧甄嬛的宫,而且火越大越好,让皇上越震怒越好,从而丝毫不顾甄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烧宫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和可能造成的伤亡!

如果不是甄嬛提前发现并且巧妙借着端妃的局又设了一个局,她也许成了端妃复仇的棋子,在大火中烧伤甚至丧命,也未可知。

这个地方我每每读到都会不寒而栗,端妃的腹黑可见一斑。

这给即将步入社会或者已经在社会挣扎多年的人的启发是:比一个周密完美计划更重要的是执行力。既要有大的行动,又要在细节上留神,该发狠的地方不要妇人之仁。如此才能一步一步,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3】病弱韬光养晦,避世收敛锋芒

在这后宫中,每个人想要立足,都要有自己的王牌,才能屹立不倒。

就像甄嬛有纯元脸,智慧解语与政治才能;就像华妃有出众的美貌,与显赫的家世;就像皇后是纯元的妹妹,而且心机深沉过人。

当她们的王牌动摇了——甄嬛因为穿纯元故衣被认定僭越,年家没落,皇后被指是杀害纯元的凶手,也就是她们地位动摇甚至坍塌之时。

而端妃的王牌,是永远不会动摇的。

她在后宫中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自身最大的特质:身体体弱多病,和性格收敛避世。

她在明面上,不站队,不掺和,不多事,不斗争。所以她就是权威和中立的象征,她受到皇上和众妃嫔的尊敬,而且不说则休矣,一开口,她的话总是掷地有声,让人信服。

木薯粉事件,华妃质疑她偏袒莞贵人,她给的理由是:

一,和甄嬛不熟。二,自己一直都病怏怏的。三,自己不是多事的人。

这三个理由足够让大家信服了。

之后她也跟甄嬛说:“本宫不和你见面,才多有裨益”。

所以说,端妃是个目光放得很长远的人。她知道,只有自己表面上不和甄嬛交好,不去站队,关键时候说的话才有分量。

从她受甄嬛所托,向皇上进言,槿汐和苏培盛对食一事就可以看出。

皇上疑心,你是不是最近见过什么人?

她的回答是这样的:

皇上一听,觉得有道理,我家端妃向来韬光养晦,沉静端庄,不像后宫那起子长舌妇一样是非多。再加上对端妃多多少少有一点愧疚和敬重,便让端妃接着进言,还放下姿态,说很想听一听端妃的看法,可见皇上对其器重。

常常有职场中人抱怨,被办公室勾心斗角、站队抱团弄得苦不堪言。我们即使无法在其中独善其身,也要尽量保持中立,不要在一帮人面前说大肆辱骂或者夸赞另一帮人,因为人心难测,你永远也不知道面前的人怎么看待你口中的人,稍有不慎,你就被“拉黑”了,而你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别人。

而当你平时就是一个正直中立,不随便说人是非、道人长短的人的时候,在关键时刻,你开口“说句公道话”,办公室里普通的人乃至有头脸的人,都愿意耐下性子来听听你的意见。

其实说白了,端妃就是靠“病重”和“性格不多事”来把自己放在一个“利益不相关”的位置上,然后再在关键时刻出手,这一招屡试不爽。

这样,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大BOSS端妃的生存之道,你学会了吗?


如果想看大BOSS端妃的情感心路,和她对皇上深沉的爱,请戳:

那四个以不同方式深爱雍正的女人 | 端妃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