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日更散文婚姻育儿

母性——浅说从婴幼儿和精神病患分析,解释母性里的护犊子现象

2019-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袖手围观有来有去

    弗洛伊德心理学对人性的本源还是研究的比较透彻的。他说,幼儿期的孩子会向人们炫耀自己的排泄物,因为他认为这些是他身体发育并进步的一部分,这个是出于本能。有的精神病患者包括低能儿,也有类似的情形,并非出于愚弄他人的目的。

    在弗氏研究中,精神病患的行为是个人文明倒退的现象。比如他们言行完全属于孩子的行为,也就是意识淡去,严重的完全消失,只剩下幼儿水平。因此一些举止在一些人看来,完全无法令常人理解和解释。

    不管是幼儿显摆炫耀自己的排泄物,还是精神病患显示强大的潜意识行为,其实并无愚弄恶意。如果他们在炫耀和显摆中受阻,他们会更加压抑痛苦。因为表达是人类的天性,你不能不剥夺这种天性。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成功地向人们显示自己的“成果”,并能得到认可与共鸣。他们会精神愉悦、有成就感,甚至利于治疗疾病。

    说一下精神病患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由于后期的成长和教育环境的改变,绝大多数幼儿逐步自我淘汰了令人厌恶、被禁止的行为。

    这个是自然进化、教育和社会文明的功能。

    但是成年后,由于精神挫折或者遗传因素,一些人的意识消失、倒退而导致精神病。此时的精神病患者又倒退到幼儿阶段,并不再前进。因此又将自己的排泄物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成就加以保护,炫耀,显摆。

    只不过精神病患如果不正确治疗就会停滞不前了,正常的幼儿会继续前进。

    也就是说,他们把排泄物用来展示完全是把其当作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高于本我的。

    人与动物在生理结构上是基本一致的,也有相对性的思维,遗传,意识等。因此这一属性,人与动物也没多大区别。

    如果把弗氏的这个研究成果应用到解释生物的一些护犊子的情形可以得出一个答案:即所有的生物护犊子的行为是出于本能,因为他们的犊子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与其说是保护犊子,还不如说是保护自己。

    正如“我”概念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解一样。对于“我”的意识和认知在原始状态下就形成了我和我的不明确定义。也就是说,我包括我和我的,甚至我们。

    比如母鸡护犊子,它会照顾鸡宝宝啄食,本来温顺的它会对外敌发起反击,甚至包括人类;在其它动物世界里完全有这种现象:一只大鱼,将鱼宝宝含在嘴里保护起来;一头母牛,牛宝宝受伤或是更糟糕的事情,牠会对外来之敌奋起直追,为自己的犊子伤心流泪……由此,我们立刻予以感性认识——母爱或者母性。

    也有一些非母性情形,一些动物因饥饿吃掉幼崽,也有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人类——他们把犊子当作自己的食物来源——反正都是自己的。

    其实用母性来解释也不无不可,只是我们对母性的研究并不多,更多的是现象。 

    对于现象级问题,比方说《周公解梦》,他更多的是用现象来判断未来与人的思想精神状态,是套路;而弗氏的《梦的解析》则是透视现象,参考历史、人类起源、图腾、医学、生物学来入手的。(他不是孤军作战的,也有自己的团队,比如出于蓝胜于蓝的荣格。)

    我比较认可弗氏理论(或许是学识有限,没有看过能推翻他的书籍和研究),不只是他的研究确实权威,更重要的是,他具有“科学发展观”(所有口号我只不反对这句)的精神——

    如果按照弗理论,即他们或是它们,除了把自己犊子看作自己一部分外还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即自己的精神和劳动幸苦的成果是不容侵犯的。

    在很久时间以来,其它科学研究也没有直接证实这种现象。而弗氏理论有太多“离经叛道”而不被认可,其中包括在开放的西方世界;由于宗教因素,他们甚至把《精神分析引论》评作十大危害书刊。

    关于父性与母性在护犊子上,母性自然比父性表现的更强烈。父性护犊子的程度与强度虽然也来源于生物意义,但主要来源于后期的情感、道德观念、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父性护犊子是出于伦理道德与教育。相形之下,父性体验不到产子的痛苦,很难感受到“我”的存在意义;而母性就不一样了,她把痛苦的分娩作为“我”的至高无上的成果。因此护犊子情节更加深刻,并且本能化——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由此就无法体验到母性分娩痛苦的重大意义,就像叔本华在论述痛苦对人生具有肯定性的意义一样。即越痛苦,我的存在意义就更大。他升华了我,正如生物学上的母性升华了我的成果一样。

    由于传统观念十分强大,生物科学发展并不十分普及,心理学里太多“离经叛道”的东西被打压。由此,至今还沿用很多不太科学的东西吧。毕竟观念的东西还是要经历复杂的变革、人的觉悟和时间的洗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