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测试总结
前言
又是一年一度测试年度总结的时间,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2018年听到最多的就是敏捷、DevOps、智能运维呢?敏捷测试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到。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互联网爆发后的后遗症:在通过烧钱迅速扩张后,大家都开始理性的收尾软件需求爆发后的技术债务,希望通过一个稳定、可靠的速率来应对变化中的用户需求。
快速交付下的质量保证
今年对于软件质量的要求,听到最多的就是快速交付下的质量保证。在个人学员这里我听到的最多的是:公司不重视测试,每天/每周要发版本,测试的周期都被压的很小,根本来不及有效测试;而企业客户这端,我听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的是开发团队(开发和业务人员)对测试的期望值很高,因为他们大多时候对于自己开发出来的系统的不可控和不可预知性有很多的恐惧。
而测试人员呢,往往对于这些要求一脸懵逼,一边抱怨着自己测试内容的不断增长,一边却又不肯通过改变自己来提高测试的效率,虽然有一部分测试选择了测试开发这条路,但是现在的自动化技术在最近2年的快速进步后也到了瓶颈,哪怕到了自动化架构师级别,也会常常问自己未来在哪里。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测试技术要与测试对象的变化匹配。如今敏态业务下项目流程的变化非常大,这对很多测试来说都是陌生的(测试团队往往都没有参加敏捷培训)。在文化上出现的偏差也提现到了研发端和测试端执行力上的区别,所以在各个敏态团队下,测试成为了每一次Sprint的瓶颈,测试人员也由于缺乏能力,逐步降低测试所能达到的边界(从灰盒逐步退步到了黑盒,再从黑盒逐步退化到了随机测试和简单的功能验证)。

在聊过上面的这些感悟后,我要谈的是2019年这些情况会愈演愈烈,跟上团队会是保证自己不被淘汰的基本要求,而帮助团队进步是进一步的要求。所以在未来5年,尽早接触敏捷、自动化运维和DevOps会成为免于淘汰的底牌。

技术方面
1.selenium
很抱歉Selenium这套还是可以混的,虽然我会看到身边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或者说多多少少了解这套了,而且学会Selenium也就是2-3个小时的事情,但是行业上能有这个技术和需求的缺口还是很大。其实背后想说的不是缺会用Selenium的人,而是缺有学习能力快速掌握Selenium这类东西的人,因为学会Selenium只是个起点。
2.Swagger
随着前后台开发的成熟,基于Swagger框架的普遍使用,使得被测对象的说明具备了规范性和可跟踪性,与之配对的契约测试和接口测试,配合持续集成,大大提升了质量反馈的效率。普通跑接口测试的人(会SoupUI和Postman)会逐步饱和,而能够设计接口测试用例,配合开发编写Swagger注解编写单元及接口测试用例的人会逐步成为团队的必备角色。
3.跨栈型人才
跨栈型人才会成为热门,在各个公司都在落地DevOps流水线的时候,能够前后衔接并且知道测试应该怎么接入,会成为公司的润滑剂,并且很好的对接敏捷教练。
结语:
跟大家推荐一个学习资料分享群:175317069,里面大牛已经为我们整理好了许多的学习资料,有自动化,接口,性能等等的学习资料!人生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不进则退,咱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