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随感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栎颖
今“小寒”(2019.1.5)

这是一个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一大早出门,第一次感到戴上口罩的脸被冻的发疼。

因为前两次学习都迟到感觉挺过意不去的,所以今天就特意提前一个多小时出门。因为急着就上了一趟不能直达的车,由于对换乘站的不熟悉为了不耽误时间干脆租赁了公共自行车,好不容易赶到附近的存车点时却发现停电了!根本就存不了车子,自行车后面的自动锁也无法上锁,只好打电话求助于客服人员,对方回应说让我呆在原地耐心等待管理员过来收车。看看时间已经快到了,糟糕,又要迟到了!于是一边自责,一边心急如焚地等待管理员的到来……

当我发现急也没用的时候,就开始自我觉察,并尝试着与当下的那份焦躁不安的情绪待在一起去体验它。我问自己:此时此刻的这份难以忍受的情绪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是源于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而这个信念又因我前两次的迟到经历而加强。我觉得连续三次都迟到是不应该的,之所以如此着急,实在是不想因此而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至此,我看到了一个多么自恋和苛刻的自己!

转念一想,如果换作是别人的话,我会怎么去看待他呢?我想是不会太在意吧!即使是留意到了,也会认为他可能的确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等。总之,肯定是不会因此而妄断别人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又让我偏偏对自己如此苛责呢?仔细想想,自己每次都在尽力赶时间,分别因为有事情拖延,从不同的地方赶过来,对交通的不熟悉,对时间预估的误差等因素导致了不可避免的迟到行为,其实也都是情有可原的。


学习中不是一直在强调“顺其自然”吗?既然这一切的发生是非人为所能避免的,那么我为何不选择臣服于境遇呢?这样想想之后心里便轻松了一些。

回过头来再反思一下这三次的迟到经历:最主要的因素是对交通线路的陌生和对时间的错误评估。反而越急越容易出错,更加延误时间。其实也没什么,人越是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越容易慌张,就越容易犯错和碰壁,这很正常。相信在亲自尝试了不同的交通路线和工具之后,以后迟到的几率必会大大降低。同时我还对“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也有了深刻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每一次试错都是有价值的。

由此我不仅联想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作为一个入行不久的新手咨询师,在工作中也时常会因个人的局限性而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种种困顿。然而,正如这三次迟到经历所收获的那样,相信这样以后必会成为垫脚石,帮助我在这条路上行走的越来越顺利。

逐渐意识到,不管自己多么认真努力,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与其总是在自责,羞愧、内疚中自我消耗,不如学习着给予困境中的自己更多的支持和关怀:承认自己的痛苦,接纳伤痛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善待自己。

想想这段时间的自己,突然有点小感动!居然在坚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低谷,挺过了一次又一次默不作声的崩溃。真心给自己一个拥抱,为愈来愈坚强的自己点赞!

从森田疗法理论的角度,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是一个从不成熟的情绪本位到相对成熟的目的本位的成长蜕变吧!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容易”二字呢?

不得不承认,众生皆苦,但无论如何我必须得相信,对未来的希望可以抵挡人间所有苦痛和不值得。

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只要还一息尚存,明天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不是吗?

人生无常,不安常在,当下即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且行且珍惜,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