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比赛怎么打?三板斧,足够对手吃一壶
-1-铁搓党的胜利
故事还得从一次有趣而神奇的比赛说起。
某高校2022级新生杯男单比赛,冠军选手凭借较转的发球、较好的搓球和还行的防守,一路过关斩将取得胜利。由于对手们的拉下旋能力实在有限,比赛场面几乎成了对搓,即便是冠军赛,在B站评论区也是一片哗然。
这很业余,也很真实。“我感觉我又行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想不到业余比赛还可以这样赢吧。
不好看,水平不行;不服气,但打不过,这可能是场下观众和场上选手的情绪。
然而业余赛场从不缺乏这样的选手,路子看起来野,但是手感和球感是真的好,发球贼转,不转搓转,还能防两板。
你以为不厉害,打起来才知道,怎么打怎么难受。
-2-打比赛的本质
这个故事倒是给业余比赛提供了一个思路,事实上,这也是实践检验出来的一个比赛套路。
乒乓球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特别是对于职业运动员,不仅要熟练各种击球技巧,还要有主要的得分手段。
打乒乓球,或者打比赛的本质是什么?
我画了个草图来描述我的理解。图中的大方块是全部的击球技术,椭圆表示技术的性质,包括进攻和防守,任何技术都具有攻和防的性质,攻、防转化条件就是选手的控制,控制的要素即是力量、速度、旋转、弧线和落点。
所以,比赛的本质总结为:运用选手全部的击球技术,控制乒乓球的五个要素,通过进攻或防守的方式,主动得分或让对手失分,最后取得胜利。
攻防、快慢、大小、强弱、高低、偏正等矛盾统一的打球概念,均可由此衍生。
实际比赛的总方针是“扬长避短”,这对于业余选手特别重要。因为业余选手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也就是说,业余选手存在很多技术漏洞,常见的比如:没有专门练发球,所以发球不好;不够重视搓球,所以下旋处理能力差;没有练习步法,所以跑动能力和连续性不行。
-3-三板斧的威力
一方面,自己对短板技术进行加强,实现扬长避短;另一方面,针对对手的短板技术,避实就虚。
因此,我觉得业余选手只要具备三板斧的技术,不说能够打倒一大片,起码足够对手吃一壶。
发球是打球的第一环节,是唯一不受对手控制的技术,所以发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发球我将另开一篇来阐述,这里假设双方发球水平相当。
(1)多板精准搓球的控制
搓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对练环节。每次比赛前都是练几板正反手攻球,然后直接开干,业余圈内也是如此。但是专业运动员私下是有专门的搓球练习,业余选手反倒给忘了。再加之搓球实在小家碧玉,不如对攻来得畅快,便不屑于练习。
其实练习搓球对控制、手感,以及旋转的理解,特别有帮助。比赛前练几轮搓球,进攻的手感也会变好。
搓球的第一境界是永不失误,对搓几十个回合都不会失误,让对手先失误或者被迫进攻,然后反攻。
搓球的第二境界是随心所欲,长球能搓短,高球能搓低,还能加侧旋让对手出界,搓角度增加对手回球难度。甚至上旋球,还能用长胶磕的动作整出下旋来。
一手好的摆短能极大限制对手上手,搓球好的人也很少吃发球。
(2)两板普通弧圈的防守
人人都在练进攻,防守却是没人练,或者比进攻难练的技术。
尽可能通过搓球质量,限制对手进攻质量,比如突然劈正手大角,或者顶反手长球,对手被迫上手之后,等着防守反击。
为了赢球,绝对不要像之前高远被波尔打一样,稳稳当当的,别人不知道以为搁在练球呢。
除了弹击、推挤等进攻性防守技术外,再加点正切、反切、抹等手法,搞出角度和侧旋,不要让对手太舒服。
如果一板搞不死,那就再来防一板,切忌不要给同一个落点,最好走两个大角,苏炳添来了恐怕都救不回来。
当然,除非你学会手冢领域,否则对手也不会给你舒服的落点。要全台防守,必须要加上步法。做到预判准,跑得快,重心稳,动作定。
一进攻就失误,不进攻就不会输。这是很多业余球友的真实写照。
防守大法好啊,但是怎么练呢?
被爆冲的次数多了,防守也就好了。
(3)加转衔接拍打的进攻
当遇到水平相当或者高于自己的对手时,一昧防守肯定是不行的。当机会球出现,必然要进攻拿分。
对业余球友来说,加转弧圈比爆冲要更实用,把弧线造出来,稳定上台是第一位。如果觉得绝对质量不行,那结合落点,并加点侧旋,威胁就出来了。
在比分焦灼的关键时刻,由于双方手紧,加转弧圈通常会防出界。
如果一板加转打不死,那再加一板拍打,像扇耳光一样,甚至不需要刻意追求角度,直接往对手身上拍反而有奇效。
是不是像极了受过专业训练的业余小姐姐的打法,先拉一板小高调过渡,然后就是拍拍乐。
想要拍打不失误,还得要吃住球,以及造出必要的弧线。
一板爆冲一时爽,一直拍打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