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合格父母,先做幸福夫妻(上)
“她总是不让我管孩子,说心太粗。不插手吧,又被指责不帮忙!”“永远说不到一起!孩子大了该上个辅导班了,他爸就说我要求太高,应该让他儿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童年是快乐了,成年呢?跟他爹一样吗?!”
作为一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我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这些话。初听,象是两个人在教育理念或者方法上不一致,细品会发现,这样谈论对方的夫妻,他们本身就有很多矛盾,不够欣赏配偶,没有通畅的交流,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面对孩子教育时更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已。
大家都知道,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坏决定着家庭气氛融洽与否,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这些对其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下面就列出一些提高夫妻关系质量的建议,并尝试把每条建议扩展到作为父母如何一起面对子女上。
1.不再把自己视为单独个体,认清两人生活间有很大重叠,更多使用“我们,我们的”取代“我,我的”。
我曾经一度怀疑现在年轻人离婚率升高的原因之一是太自我,婚姻中夫妻双方的生活半径,包括情趣,朋友各方面都必然有大量重合,很多新婚者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所以,遇到冲突,各执一辞,悬而未决,分道扬镳。愿意在大部分场合将两人看作整体,并为这个系统做出退让是我们能够享受归属感和亲密感的必然部分。
面对孩子,家长也要经常强调这种一致性,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秩序感。重大事情,或者提前有分工,或者明确告知“我要和你爸(妈)商量一下再回复。”这样避免孩子利用父母分歧脱离管教。与此相反,有些家长会将夫妻的矛盾充满感情色彩地讲述给孩子,迫使其选边站对,承受撕裂的痛苦。一定要自我克制,把成人的矛盾放到成人的范围内解决,尽量少影响子女。
2.有意识地注意伴侣为自己及家庭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并坚持定时分享这些友善之举,无论巨细。
我们大部分人都能记得恋人送的第一份礼物,但之后的许多次却淡忘了。在漫长的婚姻中,双方都以各自的方式为之付出过,并且一直在付出着自己的爱和友善,不过时间会蒙上看向对方的眼睛。佛教讲“缘起”,没有任何一件事一个举动是凭空发生的,我们如果能够时刻关注并与他(她)分享他们的付出,一定会促成更多的积极行为与正性情感。
这样的夫妻也更容易向孩子讲述配偶对家庭的贡献。孩子当时可能会觉得琐碎,不以为然,但这种家庭成员间彼此关心,共同倾注精力的气氛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稳定的种子,在三观形成的过程中,拥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样板,终将受益无穷。
3.鼓励伴侣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根据自我延伸模型,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更具有吸引力。
当我们拥有了一份亲密关系,或者一个伴侣,或者一个好友,实际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视野扩展。换句话说,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让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才形成了某种重要的关系。但更多时候,在婚姻中我们希望对方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实际上减少了二人的差异性,也扼杀了一段关系的成长可能。鼓励配偶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获益的一定是整个家庭。
不同的生活内容能给家里带来更多的新资讯;被鼓励者情绪饱满,可以感染其他家庭成员;有兴趣做的事更容易有好的结果,这个结果也会给其他人带来物质或者精神的享受……更重要的,这种彼此尊重的相处态度会自然延伸到对孩子的培养上,让他自重,自尊,渐渐树立稳定的自我意识。
这几条是原则方面的建议,下一篇文章会更具体地描述一些操作细节。欢迎您继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