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元宵节诗词赏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古代描写上元节诗词当中,有一首是苏轼唐代先祖所作,非常著名
作者:枯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等,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日,因而古人在正月十五祈祷祭祀天神的传统古而有之,早在秦朝时期就有记载。
到了汉文帝时期,为了庆祝平定“诸吕之乱”,普天同庆,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到了汉武帝时期,把祭祀“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因而元宵节也叫元夜、元夕。
汉代道教盛行,汉末五斗米教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后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并且由于天官赐福,“无量火焰,照耀无极”,因而要燃灯,于是也叫灯节。
元宵节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春节过后第一个最为隆重的庆祝节日。古往今来,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其中以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最为著名,里面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并且因之诞生了如今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除了这两篇宋词,在唐代,还有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诗词,也非常著名,也就是篇首的《正月十五夜》,这是初唐时期政治家诗人苏味道的作品。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人。苏味道自幼聪慧,20岁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
苏味道的诗多应制之作,诗风秀丽清雅,绮而不艳,和宰相诗人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苏味道虽然诗词颇有盛名,然而官声不佳,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依附宠臣张易之,为相数年明哲保身,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在唐代星辉熠熠的诗人当中,名不见显,反而是他的后代苏洵、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成就非凡,声名鹊起,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三。“三苏”为苏味道次子苏份的后代,苏份在苏味道死后在四川眉州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味道如今遗存诗词16首,多为应制之作,《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是其代表作,咏叹初唐时期京城元宵夜花灯盛况,情景交融,笔致流动,为咏叹元宵节五言律诗中的佼佼者,历来为人称道,下面我们就简单赏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首联描写元宵节夜景。因为节日取消宵禁,因而大开城门,允许人们通宵游玩;城里面张灯结彩,挂花灯,放焰火,犹如白昼,通红的灯笼,绽放的焰火,犹如火树开花。诗词开篇就描写元宵节的夜景,其中的“合”和“开”运用巧妙,描写妥帖,唐代孟棨撰写的诗论著作《本事诗》中记载,宰相苏味道与张昌龄俱有名,暇日相遇,互相夸诮。昌龄曰:“某诗所以不及相公者,为无‘银花合’,故也。”。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颔联继续描写元宵节盛况。元宵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地下腾起的尘土,被人们和马匹遮挡,随着人们涌动;天空中的月亮逐渐升起,好像也是为了观看盛况而追逐着人流而来。比喻非常巧妙,并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凝练隽永。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颈联描写游行队伍。“游伎”:游行的歌伎;“侬李”:娇艳的李花,比喻漂亮美丽的丽人;“落梅”:古笛曲名。游行的伎乐丽人们,打扮的非常浓艳,犹如娇艳的李花;一边行进,一边吹拉弹唱着著名的《落梅调》。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尾联抒情。“金吾”:古代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玉漏”: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所谓“欢娱苦日短,寂寞恨更长”,元宵夜开放夜禁,人们尽情游玩,面对如此热闹繁华的盛况,不知不觉就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全方位描写了初唐时期元宵节盛况,诗人从远景到近景,从天空到地下,从景物到游人,全方位展现了当时的热闹景象,言简意赅,措辞美妙,比喻妥帖,传神生动,尤其是最后尾联,融情于景,咏物寄情,含蓄隽永。
元宵节的盛况,在诗人的渲染和记录下,让人读之心生钦羡,意犹未尽,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可以看出诗人娴熟的诗词技巧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2020/2/7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