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

未酬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网译: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无助,一定会有人与他为伍、为伴。

孔子的汗牛充栋。
唐朝柳宗元在一篇文中说到:
“孔子作 《春秋》 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 (gu) 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
简单说,到了唐朝,孔子编《春秋》已经过去了一千五百年。在期间,给《春秋》写传的有五家,流传的有三家;从各个角度给《春秋》作“论注疏说”的有成百上千人,各个角度,各种观点,相差很大,以至于相互之间伤了和气。这两类书加起来很多,存放起来可以到房顶,用牛马拉出去累的牛马能出汗。后人把这些书都读完,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那时的书就是木板。
这是因孔子而生的汗牛充栋。
毫无疑问,孔子读过很多书。
根据史料,孔子应该读过《黄帝内经》《易经》《诗书》《河图》《洛书》《春秋》《尚书》《礼》《乐》等等这些书。
而且孔子读《诗书》是诗三千的原版,是孔子编为的三百。
以孔子心性,老子的《道德经》应该想办法读了的。
不说内容,就这些,加起来也够汗牛充栋了。
如此,孔子学富五车在数量上应是富有余的。
在《黄帝内经》中,有“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孔子心慧,对于阴阳之孤的理解非常人能及。

孔子写过的周易。
《周易》这本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易经》,一部分叫《易传》。《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两者合起来叫《周易》。按照史书的记载,《易经》是周文王姬昌写的,《易传》是孔子写的。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写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孔子修《春秋》,演《周易》,是《春秋》成就了《易传》,还是《易传》影响了修《春秋》,只有孔子自己知道。
这“德”是何“德”?
这“位”是何“位”?
这“灾殃”是民?是人?是家?还是国?

孔子的谢幕。
《里仁》终于要落下帷幕了。
其实编写《论语》时孔子早已不在人世,但“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孔子讲一定是有场景的。
至于具体场景是什么,不好说,或许就不是正式的课堂,但一定有一群弟子在。
孔子69岁,儿子孔鲤死了;70岁时,颜回死了;72岁,子路被砍为肉泥死了;之后传来宰我被杀了。
在自己要走之前,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倚着门框,等子贡,看到子贡来了,说“赐,汝来何其晚也?”
虽没有记载,当时子路应就跪下了。
孔子看着天,接着说“太山催乎?梁柱坏乎?哲人萎乎?”说着自己就泪如雨下。
在场的弟子没有能绷住不泪的。
这也是那个“登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呀!
最后说,“天下无道久矣,不能宗予”,自己的主张活着实现已经不可能了。
过了几天,给子贡讲自己一梦: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
孔子梦知自己的祖先是殷人。
梦后七日,孔子离世。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求仁,仁为人与人之间的仁心。
之于入世,道是行的,德是做的,经是看的,老子未行未做,或小行小做,而大悟,作经而去。
之于入世,孔子行了万里路,拼全力带着弟子做了能做的,但天不予乎?孔子说“不能宗也”!
孔子想到了孤阳?还是孤阴?还是德不配位?
但是自己的一生主张就这样撒手而去,心不甘,不甘心!
想自己一生正心,正意,正念,天下之大竟也没有自己一个舞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孔子何其孤独!
只是孔子前看见古人,后看见来者,虽然自己看不到了,但理想王国一定实现!
现在的春秋为阴,以仁治国的理想为阳,以阴滋阳,德终将不孤,我们的治国理念一定会被世人接受!
“德不孤,必有邻”!
今日我们同干上路酒,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你们方长显身手,再洒热血写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