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从来不说对不起的中国父母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18人  佳斌斌Olivia

从小我们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要遵循孝道。我们被教育要尊敬父母,要体贴父母。儒家学说里面,对“孝”的解释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行事但若父母行为有所偏差时,就应规劝,不可盲从父母的命令,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但是这里面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孩子被教育如何去孝顺父母,但是父母却从来不用被教育如何教育孩子。“养育孩子”原本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他的门槛却非常低,只要你能生下这个孩子,你就有了养育他的权力和义务,和你的个人品德、教育背景、收入无关,一切之取决于你愿意与否。

养育孩子门槛之低,直接导致了社会上那么多“熊孩子”的出现。那么多不懂得教育的父母,用自己糟糕的品格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温暖的臂弯里成长大之后,到社会上才逐渐发现,原来自己是个这么糟糕的人,甚至自己都不自知,自己是个如此糟糕的人。

还有一种父母,从来只关心“养孩子”,从来不关心“育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感情的纽带,然而事实是,感情是需要培养的,陪伴和承诺,以及承诺的实现,是亲密关系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仅只是保证物质上的富足,更深层次的是精神上的教育和富足。然而,在这些方面,父母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尤其是60后70后一代,他们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孩子大多二十几岁的年龄,正是接触社会,慢慢成为社会重要支柱的过程,这中间往往和父母有很多冲突,新思想和旧观念的冲突,很多时候,即使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依旧拒绝说对不起。依旧摆出高高在上的父母的姿态。

中国的这一批父母,沉溺在自己建立的父母的权威里无法自拔,以自己对孩子的控制为荣,却忘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正重要的不是命令和顺从的关系,而是良好的亲密而长久的互动关系。他们可以忘记孩子小时候周末去游乐场的约定,可以忘记答应小孩一个一百分一个小棒棒糖的奖励;可以不记得孩子期待了很久的生日礼物,那些在失望中长大的孩子们却被要求,服从于父母,满足他们想要抱孙子、他们想要你稳定工作的控制欲里。

那一批从来不说对不起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伤害。一个女性朋友接近30岁,对婚姻避之不及,和她谈心之后才知道,她对婚姻的恐惧来源于家庭。在她的家里,从来都是女主内,男主外,在家里,男人一件家务事都不用操心,而女人从早忙到晚地做饭洗碗清洁家里,甚至为了贴补家用,依然需要外出工作。这位朋友对婚姻的恐惧在于,她不愿意自己未来的婚姻家庭就是这样,于是她一直逃避谈恋爱,拒绝进入亲密关系。而她的父母,则一直在催她结婚,甚至想让她和相亲认识不到三个月的对象订下婚期。

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去真正地了解过,到底为什么她一直不愿意进入婚姻殿堂,甚至不愿意谈恋爱。而只是一直催促她,这种行为,甚至让她有想自杀的念头。她也曾经尝试过和父母沟通,但是父母的反馈永远是,你没有对象就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传宗接代才是你的人生意义。她觉得很压抑,她的父母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他们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对不起。”良久,她说出这句话,可能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对我感到抱歉的吧。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哽咽了。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高三毕业,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因为父母的强烈反对,自己无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辗转学了一个自己一开始不喜欢的专业,远离家庭,对自己的专业的失望,让我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挂科重修,直到父母发现了这些事情。我咆哮着跟他们说“你们从来不关心我真正想要做什么,你不让我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你们有想过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吗?”

我的妈妈沉默了。

这可能就是中国父母的表达方式,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但他们从来不说出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等待这句“对不起”的过程中失望了无数次,直到所有的耐心消耗殆尽,他们对父母的耐心也死了。一切轮回,这些孩子开始“养父母”,但也仅仅停留在养而已。

幸运的是,这些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经历了的失望,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次。或许改变是缓慢的,但是这些未来的父母越来越好的苗头是可见的,希望未来的我们,这群年轻一代,能够做更好的父母,做一个会说对不起的中国父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