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读书散文

端午节的各种神奇传说

2021-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七碗米饭

果果写作培训班第六期

瑾瑜每日一写第16天

中午的时候,一边听蓝牙音响,一边煮菜,突然听到蓝牙音箱说端午节有9种由来,震惊极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除此以外,并不清楚还有其他的传说。

刚刚查了一下,端午节的传说有12种。

1、纪念介子推

在我国的山西一带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

民间百姓为纪念晋国介子推而举行禁火寒食,以芦苇叶包裹黍米煮熟,于寒食期间食用。

很多地方民众依然在寒食节吃粽子,这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风俗。

2、走黄巢说

人们每年都把"五月初五"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以示纪念"走黄巢",还要在门楣上插艾,以保全家平安。

几百年前,陆河人的祖先迁到陆河,也把这种风俗带到陆河。

3、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太夫的身体了。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便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沐兰汤、佩豆娘、斗草、吃五黄、放风筝、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被赐死后,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纪念女诗人秋瑾

端午节还曾被定为诗人节,起源主要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秋瑾。

现代革命家、女诗人秋瑾6月5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作,复哀其忠勇,就将纪念她的活动与诗人节合并举行,也就是端午节。

6、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救父投江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7、纪念勾践

勾践是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他也是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的人。

越国先是被吴国打败,勾践卧薪尝胆,日夜操练水军,最后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新的春秋霸主之一。

勾践操练水军首创了划龙舟的方式,在江上数艘龙舟奋力向前,人们一边划桨,一边对敌作战。

因此,有人认为后世过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勾践

8、纪念陈临

陈临是东汉末年广西苍梧太守。治理苍梧,移风化俗,颇有政绩。

后来陈临卸任调走之时,苍梧郡人于五月五日送至东门。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政绩卓著的地方长官,每年五月五日"令小童洁服舞之,"以纪念陈临。

9、龙图腾祭

端午节是用于祭祖的节日。汉代端午节成了全国的节日。

《端午考》一文指出,古代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10、夏至说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11、恶月恶日说

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汉代时我国北方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

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

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据说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12、蓄兰沐浴说

据成书于汉代的《礼记》中说,端午是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