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语今日看点社会热点

美国人如何解决校园欺凌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483人  熊太行


 文 / 咳咳灰

北京延庆二中一名初中生遭到校园欺凌,在洗手间,打骂他的学生逼他把蘸过粪便的手指放进嘴里,并拍了视频发到网上。

7个学生参与了这次欺凌。根据警方的通报,这7人构成了寻衅滋事,但其中5人因为满14岁不满16岁,只处以罚款而不拘留,另外2人不满14岁,不予处罚——第二天坏小子们就都回来了。

延庆二中对这7个学生分别给予留校察看、记过或者警告的处分。

孩子遭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2010年拍摄的美国纪录片《欺凌》(Bully),曾经呈现过一场激烈的市民大会,会议的议题是如何解决本镇中学校园里的欺凌问题。

2009年10月17日,美国佐治亚州Murray县,17岁男孩Tyler Lee Long因为不堪忍受长期的校园欺凌,吊死在家中卧室的衣柜里。

Tyler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体育,体育课上选搭档,他总是那个最后被选中的人。同学们骂他“废物”,叫他吊死自己得了。

这种长时间的精神虐待摧毁了他。

Tyler死后5周,他的父母发起了一次市民大会。其他参会的有当地警方、普通居民、学生和家长,以及新闻媒体

他们都是能够影响“欺凌”一份子。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都靠不住,Tyler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真正站出来。

学校是靠不住的

校长和校董事会受到了邀请,但没有出席。

但在之前一次校内问询会上,校方对“不作为”的指控做出了官腔的回答:

校园欺凌是世界性的难题。

我们学校有没有欺凌行为?肯定有。所有学校里都会有。但这种情况在本校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吗?并不是。

这种“主流是好的”的论调,我们非常熟悉。欺凌也许是贵校的5%,但对被欺凌的孩子来说,这就是生活被毁掉了100%。


在那次和学校的对质上,一个家长说自己孩子每周要逃学三次,因为有一伙男孩每天都威胁要打他,而老师根本不管。

这并不奇怪,因为世界各国的学校在遇到家长关于欺凌的问责时,都有类似的套路:

没有这事。

这事不常见。

我会解决这事的。

然后没动静,或者轻描淡写。

学校会对有权势或者不好惹的家长客气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另一个不堪欺凌的小学生Ty自杀之后,他的父亲会说:

“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无名小卒。我打赌,如果死的是某个政治家的小孩,要是他在公立学校被找茬,立刻就会有法规出台,很快就会有人出手监管。”

高中生Tyler的父亲说,因为孩子被欺负,他无数次从公司跑到学校,学校却告诉他,“我们阻止不了小孩子讲坏话,我们不可能随时盯着他们。”

他只是一个私营企业的部门经理。

警察是靠不住的

郡治安官声称,他们在Murray 高中安排了两名校治安员,能够确保孩子的安全。

但Tyler母亲愤怒地反驳:前一年有两个孩子殴打了Tyler,校园治安员却拒绝提起诉讼,他们的说法是,一切正常。

警察只看证据,但许多校园欺凌都是在警察不在场的时候发生的。

老师是靠不住的

Tyler一位好朋友经常看到有人在学校被欺负,老师们却只会一笑了之,“他肯定做了什么惹到别人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会被欺负”,“没事的”,“没问题”。

纪录片当中,一位老师展示了处理欺凌的方式:要被欺凌者和欺凌者握手言和。在被欺凌者拒绝言和之后,老师说:“你这么做就会跟他一个样……”

老师们并不是执法者,他们的任务不是坏小子受到惩罚,而是“别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

这也是为什么校车会成为坏孩子的天堂、欺凌的重灾区,坐校车的同学有大有小——还记得那个段子吗?“代写暑假作业,帮忙欺负同学,三年级以下。”

家长也是靠不住的

大多数家长都会对学校施加压力。

也有一些家长会找欺凌者的家长讨说法,一位妈妈在自己孩子被欺负之后,不止一次找过对方父母,但对方“根本不在乎”。她只好转向给学校施压。

欺凌者的父母可能是非常阴森可怕或酗酒家暴的角色,大多数被欺凌者的父母都尽量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孩子被欺凌,家长也被欺凌。

同学是靠不住的

当地本堂神父告诉家长们,有孩子去教堂告诉他,Tyler自杀后第二天,就有同学在学校里往脖子上挂绳子闹着玩。

神父描绘了死去孩子的同学们的冷漠残忍,他认为跟学校的管理有关系。

“我对校董事会的疑问是,为什么学校老师和指导员会放任这种行为,因为这是对死去孩子极大地亵渎。我就奇怪了,如果酒保要对醉酒的人走到街上杀害无辜的人负责,为什么欺凌者就不用为这个宝贵孩子的死亡负责?”

但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根本也不能指望Tyler被欺凌的时候,能得到他们的帮助。

舆论是靠不住的

尽管受到了欺凌,许多孩子还要受到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是你被欺负而不是别人?

 “为什么是你被欺负”的潜台词是,被欺负都是自找的,一定是你自己有问题。耳熟吗?性侵事件发生后,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话。

实际上孩子被欺负的原因五花八门:性格内向、话少,长得不好看或者太好看,成绩不好或者太好,身体偏瘦或者偏胖,转校生,单亲家庭,有小儿麻痹症等身体缺陷。

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看上去有一点点与众不同。

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不管孩子的家长是谁,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安全。”

Tyler的母亲在市民大会上哭着说出这样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这句话持论甚正,但用处不大。

对孩子的安全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完全的策略。事实上《欺凌》也用其它例子,提及了孩子们的“自力救济”。

A. 反抗

Tyler的同学Devon也是一个受欺凌者:

“我被整了4年,实在忍不了了……上一年,我甚至逃学,就是为了远离他们。我跟我妈妈、我祖父母和校长都说过了,前三年一直说,但他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Devon最终奋起反抗,“当我真的挺身捍卫自己,他们就不敢惹我了,把我当一般人对待了。”

 B. 逃离


kelly是同性恋。她出柜之后,受到了同学的欺凌和排挤。男孩开着面包车撞她,她不被允许参加体育活动,一走进教室,身边所有人都挪开了。

一开始,这个坚强的姑娘想抗争,她想成为那个能给小镇带来改变的人。但最后她还是决定转学去爸爸所说的“更大的地方”,因为实在是受够了。

“人们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需要不同年龄段、好几代人的努力。光靠自己是不够的。”

”直到我发现自己女儿是同性恋,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你不会知道别人遭遇了什么,除非你有同样的经历。人性的丑恶让我重新评估身而为人的自己。“Kelly的父亲说。

C. 忍耐


另一个孩子Alex是个早产儿,长相不好看,学校里没有人愿意跟他玩。校车是他的噩梦,男孩在车上用拳头打他,按住他的头撞在前座上,掐他的脖子,用铅笔戳他,骂他“鱼嘴脸”。

Alex没有反抗,他问打他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欺凌者没有停手,也没有其他人挺身而出。

Alex每天放学回家,他爸都会问他有没有受到欺负。

“有人勒我的脖子,但我觉得他在闹着玩。”

爸爸告诉他:“他没有闹着玩。”

妈妈也告诉他,“他们欺负你、把你当沙袋使,他们不是你的朋友”。Alex落寞地说:“那我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他把欺凌者想象成自己的朋友,闹着玩的朋友,这是一种幻觉。

“Alex 就是融入不了大家,他努力过了,但大家就是觉得他很怪。真正让我气愤的是,如果人们了解他的为人,他大概会成为人们最热忱的朋友。”Alex的妈妈说。

D. 失控


一些人用最极端的方式对抗校园欺凌。

非洲裔女孩Jameya是班里的优等生,篮球打得很好,渴望以后加入海军。

她长期被10个左右的孩子侮辱挖苦。一天她拿着妈妈的枪上了校车,用枪指着同学们的头。她没开枪,被大家夺下枪后扭送到警察局。

她犯了45条罪名指控,如果都成立,刑期可能会有100年。

检察官说:“如果有人用鞭子抽这个女孩,我可以考虑(从轻起诉),但是说了她几句,不是她可以拿枪劫持同学的理由。”

几个月之后,Jameya的控诉被撤销。她被交给心理医生接受治疗,后来回到家里。

以后应该没有人敢欺负她了,但这种代价太昂贵了。

Tyler所在的佐治亚州,在1999年诞生了美国第一部反欺凌法案。截止2015年3月,美国50个州都有了反欺凌立法。

2015年,中国留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因为在美国绑架和殴打同学,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他们选择了认罪,否则被以折磨罪起诉,可能要面临25年到终身监禁的刑期。

然而那些尚不构成犯罪的欺凌行为,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Tyler是一个练习空手道的青年,但是他害羞内向,对人很好。

Ty虽然只有11岁,不过从小就和爸爸一起打猎,会使用枪支。

他们没有伤害别人,因为他们不想变成欺凌者那样的野兽。

他们选择的是伤害自己。

所有人联手,也许也是靠得住的

Ty的生命永远停在了11岁。他因为欺凌自杀之后,他的父母几近崩溃。

为了反抗校园欺凌,Ty 的父亲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网站——“stand for the silence”(为沉默发声)。此前六周,这个农民才刚刚接触网络。通过这个网站,他联络到世界各地被欺负的无助的孩子,以及孩子遭受欺凌的无助的父母。

这个还没从悲痛中走出的父亲,呼吁人们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动忍受,呼吁孩子们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关爱、支持和尊重。

而Tyler 的父亲相信,当Tyler被欺负的时候,如果有其他孩子挺身而出,与他并肩战斗,他也许就不会死。

从法律上最终找不到欺凌的解决方案,人们最终求助于人际关系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够“路见不平一声吼”。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反欺凌的解决方案里,都提到了旁观者的责任意识

挪威反校园欺凌的“零容忍方案”提出建立匿名报告系统。

英国教育部去年宣布,建立面向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青少年的24小时网络平台“Tootoot”,允许孩子匿名举报欺凌事件,儿童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对辱骂信息进行截图,甚至发送欺凌者的照片。

在中国,暴露欺凌者是微博常见的内容,惨烈和血腥的欺凌内容会促使网民人肉搜索欺凌者,让他的家庭感受到压力。

中国人正在一点一点地排挤肉体暴力,但精神上的欺凌和折磨,尚不在关注范畴当中。

纪录片结尾,Alex的校长把在校车上欺负他的几个学生叫过来谈话。小朋友们嘴里上了高中的大胖子欺凌者,在成年人面前,其实只是个胖孩子。

老师批评完几个小帮凶之后,对他说:“你要是再犯,就再也不能乘坐这辆校车了。”

胖子显然有点害怕,讪讪地走了。

任何一个有力的“不”,对校园欺凌都是一种遏制。 

熊太行在《关系攻略》中,写过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的具体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咳咳灰

龟毛的天秤座,没本儿老司机。原纸媒记者、编辑。

 熊太行 

人际关系洞察家,《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

转载请联系本人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