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04-《当下的力量》-艾克哈特托尔(下)
上集请点下面链接:
读书笔记《当下的力量》(上)
接着上集,继续下半部分。
CH5 临在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c862c4efcdbe7714.jpg)
这章有点宗教色彩。作者结合基督教等来阐述临在。临在的状态在我理解来看,与冥想时追求的心无杂念倒是颇为相似。
1.临在状态需要非常平静并且精神高度集中
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内在的能量场有助于你的临在。
临在就是集中注意于当下,作者在这用了“等待”这一次,我觉得“待命”可能更合适。-小编注
2.当本体意识到自己时,那就是当下的临在。
下面作者说了一段意识脱离本体而存在,以及上帝对于临在的解读。感觉有点扯,所以略去。
CH6 内在身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9428e273b256e13a.png)
这章废话好多,关键点回答一个问题:临在与内在身体的关系。
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直接转移到身体内,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个内在无形的能量场,它就是代表你肉身生命力的本体。
临在与内在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临在是一种纯意识——从思维、从形式世界中收回的意识。内在身体是你与不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在内在身体的最深处就是不显化状态(散发意识的源头)。对 内在身体的感知就是意识记起了它的出处而回归源头。
后面有些讲对内在身体能减缓衰老的,我就略去了,有点神棍的色彩。
CH7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2306c7a107c9c685.png)
本章作者重点阐述什么是未显化状态,其实我觉得并不重要。关键点还是对前几章的重复和新概念的补充。
1.未显化状态:从形式的约束和认同中解放出来的无差别状态。是意识的源头。
2.如何达到未显化状态:进入当下时刻是关键。(1)保持内在的注意力,感受体内深处的宁静。(2)停止思维活动。(3)归于寂静。(简单概括:无念和临在)
所以,其实作者一开始讲的临在状态,第三人称视角都是为了进入未显化状态。有点玄学色彩的领域,有点天人合一,超过形体之外的精神存在。-小编注
CH8 开悟的爱情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8e3a677b4eb5bfa2.jpg)
对幸福的错误理解是将信服视为一种源于肉体享受的富有活力的感觉,或者是一种源于某种心理满足的更为安全、更为圆满的自我感觉。——这创造了未来可以获得拯救的幻想。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自由状态,从恐惧、痛苦、匮乏和不满的感觉中解脱,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
时间是救赎的最大障碍。很多时候对待爱情,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圆满或不够好,所以不能从现实情况中到达哪里。实际上,此次此地是你达到那里的唯一途径。
只要你认同你的思维,你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也就是,你从那些与你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中——你的社会觉得、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寻找自我感。这是虚假的自我感。
作者提到,对于爱情有时候也适用于这种小我的自我感满足。对于这种以需求的原因家里建立的爱情,仍然是小我对更深层次、更完整的自我感需求。但是,一旦某天,你的伴侣没有满足你的需求,那种被爱情关系掩盖的自我意识中的恐惧、痛苦和缺乏工感会重出水面。
所以,作者指出对于爱情,首先是要:
1.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或她。
将你自己看成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理噪声之下的宁静,痛苦之下的爱和欢乐,这就是自由、拯救和开悟。
停止批判,所有在思维游戏和沉溺以来都将消失。
作者在这里其实的意思,也就是指出感情不是因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因为需求所以你会对你的伴侣挑剔,而这种挑剔其实本质是你对自我感的一种需求,通过对伴侣的要求来实现自我感。这种模式终将因为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从快乐变成痛苦。——小编注
你的爱不在你身外,你的爱在你之内。爱不需要依赖一个人、一个外在的形式才能存在。真正的交流是共享的合一的实现,也就是爱。
2.承认或者接受危机的事实,会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爱情关系不是用来使你快乐或满足的,如果你仍想通过爱情关系来获得拯救的话,那你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
如果在你身上没有爱和欢乐的散发,没有对万物的临在和敞开的话,你就没有开悟。判断是否开悟的另一个方法是:看一个人在困难或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或当事情出错时如何行事。
所以,一切的关键是进入当下。
3.放弃和自己的关系
不管是否开悟,不管是男是女,在形式和身份上,你都是不完整的。你只是整体中的一半。
CH9 超越幸福和不幸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fa6d0b225e431e75.png)
1.从宽恕“坏”的事物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快乐和内在的平和之间有区别?
快乐取决于被认知为正面的情况,而内在的平和则不是。
无论何时,当负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时,在它下面都有着深刻的教训。但是当你完全接受本然,在你生活中就不会有好和坏。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坏在内的恶、
所有,不需要假装任何事,只允许事实的存在。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但是接受它的存在不等于不去改变它,只是会让你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并使你重新与本体联接。那时,比思维更强大的智力因素会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不同质量的意识将会注入你的行动中。
所以,通过承认万物的本然,接受这些事实,你的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超越好与坏的喜悦。
对灵性的开悟来说,向下的周期是绝对关键的。你必须遭受一定深度的痛苦或损失才会被灵性世界吸引。或许,你的成功对你来说变得空洞无意义,所以变成失败。但是失败隐藏在每一次成功之中,而成功又隐藏在每一次失败之中。在形式层面上,每一个人迟早都会失败,每一个成就最终都会化为乌有。所有的形式都是无常的。
但你仍然可以积极地、开心地表现和创造新的形式和环境,但是你可以不认同于它们。你不需要它们给你一种自我感。它们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的生活情境。
2.不要将幸福建立在事物上
事物的本质是幻想,不要通过它们去寻找一些它们不能给予的东西——身份认同、永恒和满足的感觉,这就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
3.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小我相信通过消极心态可以操纵现实,得到它所想要的。它相信通过消极心态,能吸引好的情境或消除不好的情境。一旦你认同了你的消极心态,你就会忽视、拒绝或破坏你生活之中的积极方面事情,因为它会对你的身份认同产生威胁。
通过完全进入临在状态,就能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
所以,对待别人的粗鲁或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他从你身上通过。
这其实也是一种宽恕。在工作中,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恶意投以回报,只有不去抗拒他,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小编注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告诉这个人,他的行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样,那个人就不会再有力量来控制你的心态,而你也不会被你的思维所控制。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把自己想象成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
4.不要在外界寻找当下时刻外的任何一种状态,臣服具有奇迹
不要去寻找你所处的当下时刻外外的任何一种心态,不要去寻找宁静,否则你将会创造你内心的冲突和无意识的抗拒。为你不能进入宁静状态而宽恕自己,接受这个事实,任何你完全接纳在事情都会把你带入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5.以慈悲之心对待世界
CH10 臣服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4490/da92194863d4752b.png)
作者在本章中用了臣服两个词。其实,更加接近于坦然接受。
1.臣服不是听任事情的发展,而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对当下没有批判也没有抗拒,以及消极情绪。
作者认为,这边的臣服不是消极地去忍受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不做任何努力,而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智慧,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放弃对当下内心的抗拒。
事实上,当你臣服时,你需要接受的不是所有情况,而是被称为当下的一部分。
所以,其实就是接受当下的现实,向事实臣服,不去抱怨现实,集中所有的注意力于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从泥沼中挣脱出来。
不臣服会让你的心理形式-小我的外壳更加顽固,创造出一种很强的鼓励感。同事,身体也会变得古板和僵硬。
你会经历什么样的未来,主要决定于你当下时刻意识的质量。所以臣服是引发积极变化的关键所在。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次要的。离开了臣服的意识状态,就不会产生任何的积极行动。
2.如何放下抗拒
(1)首先承认你的内心有抗拒。观察你的思维如何创造抗拒,如何为你的生活状况、你或他人贴标签。通过观察抗拒,你将会明白它毫无用处。
(2)消极的心态只会出现在你无意识的状态下。
其实,就是不要去评价你的现在,或者别人的现在。关注于当下,就是努力去做一件事。——小编注*
3.臣服在人际关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1)受到攻击时,观察内心的执着——对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执着
(2)然后意识到你可以放弃你的反应。放下整个斗争的心里,而不是口头上的。
(3)当处于强烈临在状态时,你的行为将不会是对你思维的反射。而是从有意识的临在中对情况做出反应。
臣服不是改变现实,至少不是直接地改变。臣服改变的是你。当你被改变了,你的整个世界就改变了,因为世界只是你内在的反映。
好吧,我承认这是有点唯心主义。我认为这边作者还是想说的是,反应的是世界在你内心的一个印象。改变的是对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小编注
4.当面对痛苦时,当痛苦转变为平安
在某些极端请款下,可能仍然不能接受当下的时刻。这时:
(1)你的第一个机会是向当下的现实臣服。承认现实不能改变,然后视情况,作你必须做的事。
(2)如果你不能接受外在的状况,那么请接受内心状况。不要去抗拒痛苦,允许它的存在。在不贴心理标签的情况下,去观察悲伤、绝望、恐惧、古达民或者任何形式的痛苦。
不要去逃避痛苦,而是要去全面感受它。感受它,而不是去思考它。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量造成这种感受的人、事情或情况上。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