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面皮
汉水悠悠, 汉山魏巍,“千年古县”从晨曦中醒来,虽然2017年南郑已撤县设区,但我依然喜欢那个标识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称谓,它让我骄傲。和日复一日的平凡日子一样,安宁祥和是小城一以贯之的气质:晨练的人们从汉山环线,从汉山广场归来,满眼金黄的油菜花海沁人心脾;车辆徐徐停下,等待一波一波上学的孩子安全通过;上班的职员、送孩子的家长、早起锻炼的买菜的人们,走进一家又一家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面皮店,用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皮,开启一整天的能量补给,开始又一个朴素幸福的日常。
面皮之于小城人,犹如热干面与武汉,牛肉面与兰州,煎饼馃子与天津,悠悠岁月中它们早已成为彼此的风骨与灵魂,浑然一体,永远不能分割。
南郑城区有常住人口7万左右,却有面皮店近百家,每一家都客来客往,生意兴隆。我曾向外地友人这样介绍面皮:一种用大米浆做成的形似面条的,温软如玉柔韧劲道晶莹剔透唇齿留香的朴素爽口食物。友人说,看来是真的值得品鉴,提起面皮你的词语多的可以讲脱口秀。
我曾向来小城旅行的客人这样推荐面皮:在南郑的幸福路,有一家幸福面皮,吃的人幸福,做的人幸福,那些体验一份别致美食的小欢喜,小幸福,会成为你旅行中难忘的小永久。
我是幸福面皮的常客,隔三差五就会光顾,但每次排在长长的队伍里还是忍不住踮起脚尖向里张望,那份热切和期待从未减弱过。我喜欢坐在幸福面皮店里遐想 ,儿时母亲亲手做的那一份热面皮成为我多少个午夜梦回时对母爱最诚挚的追忆;母亲和奶奶一人推石磨,一人往磨眼放泡好的大米,配合的天衣无缝完美无瑕,那是农家小院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副图画……
有时候我觉得面皮很生动有趣,一份面皮像被仙女施了魔法的菜园子,密密匝匝的红辣椒,黄灿灿的油菜花,翡翠碧玉般的菠菜,探着黄脑袋的豆芽,芳香鲜艳的胡萝卜,通通被赶到一个碗里,围着晶莹剔透的面皮载歌载舞,如果梵高穿越到现代,一定可以画出一幅堪比《向日葵》的《面皮》。
有时候我觉得面皮很超乎想象,有一阵我打算去美国陪读,想在那边找一份工作,一位美国朋友说,介绍你到面皮公司去吧,那里酬劳很不错。万万没有想到,普普通通的面皮不知何时已经漂洋过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听说一份面皮在欧美的售价是3至4美元。
有时候我觉得幸福面皮很神通广大,他能把政府官员、打工一族、匆忙的上班人、闲散的大爷大妈通通召集到一起,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吃一碗幸福面皮,那种从心底漾起来的满足感,细致地诠释着小城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小城皆凡人 ,只求凡人的幸福。
幸福面皮的创始人是王利明,一位干练沉默的中年人,曾经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每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食。然而千帆过尽,他已是满腹阅尽世事的坦然和沧桑饱尝的睿智,家乡的面皮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初心不改,他找准定位:做小城最好吃的面皮!
若为草木当欣欣以向荣,若为溪流当涓涓以始流,为了那个执念,王利明爱过,拼过,苦恼过,努力过,但从没怕过,在这座小城,他要把眼睛留给风景,把幸福留给人们。
王利明带领一帮年轻人以面皮产业为创业抓手,他接纳了几十位不好找工作的农村中年妇女,他带领员工,带动群众,在面皮的选料制作方面狠下功夫,在色香味方面力求突破,在饮食卫生上从不懈怠。王利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步伐清晰,终究硕果累累,他为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去奔忙,定期定点收购贫困群众种植的水稻、油菜、辣椒、大蒜等农产品,他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应付各种各样繁复琐碎的事情。挫折常有,辛苦常有,但抱怨没有,放弃没有。他不断重塑自己的心态,心有阳光,自然乐观有活力,心是温暖的,人便是幸福的,做出的面皮便也是纯粹正宗的。人生天地间,挟理想令青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一天的喧嚣过后,小城在夜阑人静中睡去,凌晨它又将在一家家面皮店热火朝天的劳作中醒来,每一天,每一年,凡来尘往,只道寻常。
有人说,心藏诗书,不败给岁月,是一种幸福;有人说,脸有微笑,不输给情绪,是一种幸福;小城人说,一份面皮在手,满足俗世的口腹之欲,是我们的幸福。幸福面皮是小城生机勃勃的幸福因子之一,一碗入胃便将幸福种进了身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