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人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社会热点

做错事也得看资格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88人  蔡垒磊

全文约为30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蔡老师:关注“请辩”一段时间了,我想向您请教一件事,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父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或者说对你最好的永远都是父母?

但我看到的好像并不是这样。每次在家里犯了一点小错,妈妈就会很严厉地骂我,是很难听的那种,常常把我骂哭,难道她这样的行为也是爱吗?我真心想不通,求解。

01亲代与子代的简单关系

我每天会收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原谅我时间有限,很多时候看见了也只能非常简略地将要点写出来回复大家。很多人希望跟我约时间付费咨询,但一是我已经关闭了提供这类服务的渠道,二是我认为这种“双方一对一”的模式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在未来,它会越来越贵直到大部分人都承受不起,当然有其它目的的除外。

像上面的问题,因为涉及到比较普遍的价值观,我就会拎出来跟大家聊一聊。

其实父母这种生物,跟“对子女好”之间是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的。通常,父母会尽力将子女抚养到有独立能力为止,不过这在鸟类或者哺乳动物中也非常常见,是嵌入到基因中让种族得以顺利延续的一种天性,非人类独有。

当然,如果硬要说成“爱”也可以,但这是一种初级的冲动,一种没有多大理性和经过思考的“爱”,跟我们通常说的爱是有区别的。然而,子女作为“受体”,因为性命得以保全,自然是将这种天性视为莫大的恩惠,因此,从古至今,在智慧未开化的时候,我们一直将其视为高层次的“爱”

不过在子女有了独立能力以后,很多父母也还是会继续尽心尽力地抚养,这个就不只是天性了,分很多种原因:

比如父母受到社会道德压力,因为周围人都这样,所以我不得不这样,否则会被人指指点点;

比如父母在长期抚养中形成了“默认价值观”,那就是“抚养孩子天经地义”,“我的一切都是孩子的”,“孩子是我的延续,跟我是一体的”等等,这使得他们人为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了,并用从中得到的快乐强化这种“默认价值观”(这也导致一旦子女给了他们不痛快,他们就会特别愤怒);

又比如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得过于多,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此时所谓的“爱”,已经转变成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一旦跟孩子的关系断开,等于10几20年的时间都喂了狗,这是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戒断反应”会非常强烈,这就产生了一种潜在的绑架可能。

……

“爱”的情况就分很多种,当然还有一大堆根本不爱的,所以,所谓的“父母总是爱孩子的”,这一点已经无需复杂证明就能知道是荒谬的了。

02亲子关系中的“资格”

那么你妈妈为什么要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骂你呢?

虽然我在上面列出了父母的“爱”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爱”的各种可能,但这并不能说明你妈妈就属于上述的任意一种,她之所以骂你,无关爱不爱的事,而是由一种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惯性决定的

一般来说,两个人在相处时,谁犯错更容易挨骂?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都不是,是地位较低的那个

你可能经常看到喋喋不休骂孩子的家长,但很少看到指着父母鼻子大骂的孩子,因为他不敢。

为什么不敢?是不是父母犯的错比较少呢?不是的,通常成人犯的错可能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犯错的机会多一些,只不过他们能容忍自己的错误,孩子也能容忍他们的错误,于是,久而久之便想不起有什么错误了。

所以本质上,经常挨骂的原因只是孩子没法自己养活自己。要单方面依附,就得承认处于弱势地位,就得承担相应代价,比如不对等地挨骂,作为享受着“好处”的孩子,需要认清这一点,千万不要觉得不公平。

小时候我每次打破碗,就会被老妈狠狠地骂,但她自己打破碗,却不会受到任何指责,因为碗是她用钱买的,而我是白用的,她当然可以随意打破她自己的东西,但我不能。

因此,很明显,做错事,也是要看资格的,有些人可以“做错事”,因为他们自己承担后果,但有些人不能“做错事”,因为他们不够能力承担后果。

03夫妻关系中的“资格”

这样的规则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是适用的,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夫妻关系。

当我们说起夫妻关系时,一般说的就是对等,但其实很多家庭内部却并不对等,与平等相处的家庭相比,地位有显著高低落差的组合显然更多。

在这些家庭关系中,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总是做错事,处处都显得很笨拙,而另一方却事事能干。久而久之,在没有发生重大变故的前提下,强势的一方会愈加嫌弃弱势的一方,从而导致婚姻出现其他的问题。

所以你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可怕,它本身可能并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当它使婚姻的天平越来越倾斜了以后,引起了其他问题,大家又不会把根儿上的原因往这个方向上引。

相对弱势的一方真的有那么笨拙吗?又或者相对强势的一方真的有那么能干吗?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被人为放大的。因为弱势,所以做错事就会被埋怨,反驳的声音也很小;因为强势,就能放心大胆地原谅自己的“小”过失,并很有底气地替自己辩解。

长此以往,这样的状态就会非常影响人的记忆,导致脑海中那些记忆深刻的错事,都是弱势一方的专属。这怎么会不让本已倾斜的天平继续倾斜呢?

曾经我问过一位朋友,我说,你认为婚姻关系中不管怎么样,夫妻双方都是平等的吗?

她三观很正地告诉我说,是。

我接着问她,马蓉事件时期我看你经常在骂她贱,怎么到了林丹事件了,你却不怎么骂他渣了呢?

她似乎思考了一晌。

我又接着问,哪怕你同样认为林丹出轨是不对的,但两者相比较,你认为花着配偶的钱还出轨包小三,是不是显得更难以饶恕一点?在两者都不对的情况下,有一点点偏向也算。

她说的确是这样。

所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她的心里还是有偏向的,就是即使她认为夫妻双方都不能出轨,但某一方就是在相比之下更有“资格”,哪怕只是猪笼浸得深与浅的区别。

我想,大多数人心里都有这个偏向,这就是“做错事的资格”。

04不同位置需要不同智慧

读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认为,我认同更拥有“做错事的资格”的一方理所当然应该享受这个资格带来的好处,这就不对了。

我从来都不这样认为。

上面所有所言,只是为了让相较之下,“更不拥有资格”的一方有更好的心态去接受这样的事情。毕竟,你的确是相较之下的“受惠方”,净恩惠(双方互惠后的差额)你拿了,话语权上又想平等,天底下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你给占尽了不是。

但作为净恩惠为负的一方,心态上却不能理所当然。虽然你的确是付出了更多,但不表示天平永远不会调转。

拿父母跟子女来说,初期很明显几乎所有家庭资源都是父母创造,强势也看上去理所当然,但,是不是可以将这种强势稍微收一收?毕竟你大概率还是看得到自己弱势的一天的,而且不是一天,可能是几十年;或者夫妻关系也一样,任何强势的一方都极有可能因为某些变故突然就变弱势了。

那么我们就权当从“投资”或“保险”的角度,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想这才是相对强势一方更有智慧的选择。

你们看“请辩”这么久,应该都知道,我很少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世俗正能量”的东西,但我一直强调,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一定要有智慧,当你处于不同位置的时候,需要的是迥然各异的人生智慧。积累这些智慧,是真正能帮到你们的,而“世俗正能量”里很多却是鼓励你们被占便宜还要笑着数钱的。

最后送给开篇的读者:你的妈妈并不是坏人,也不一定不爱你,她就是单纯地缺少一些智慧,做了一些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她需要很多学习。

而你,有这样的想法,同样需要很多的学习,不单是如何摆正自己心态,更重要的是,当你理清了这些事实之后,有没有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资格”?

希望这一篇解答同时也能给其他读者带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上的一定反思,那就善莫大焉了。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