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想法

吃席

2022-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贰分酒病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吃席。90年代鄂东地区的乡村,红白喜事的酒席,菜都是当地的菜式,印象中大体是不变的,稍大一点再去吃席,尤其是富足一点的人家,开始有些没见过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吃到肘花香肠,甚觉新鲜。

      酒席照例都是有冷盘的,或是那时条件有限,或是乡厨有限的精力要放在热菜上,冷盘一般是葡萄、苹果、山楂片、云片糕之类的,简单摆盘即可。头天主人家的亲戚、邻居家的主妇们都会来帮忙,洗菜、摘菜、切菜备料,第二天帮着烧火。每个乡厨总是有几样拿手菜,蒸肉糕是最考验功夫的,也是每个人的心头好。精肉、肥肉、鱼肉剁成泥,按比例和好,加蛋液、面粉、调料,搅匀了,定型在屉中,一般是大块的方形或圆形,上锅大火蒸熟。到了要上桌前,切片装盘,泡发好的香菇点缀,浇上高汤,几盘同时入屉蒸,趁着热气腾腾上桌。好的肉糕,味道极鲜,筷子夹起滑而弹,绝对不散的,散而无形,说明师傅的手艺还不到家。

      再来是小肉丸,炸制好的丸子再加木耳、干黄花之类的烩,也是必不可少的。蒸菜是鄂东和江汉平原地区少不了的,清蒸武昌鱼、粉蒸肉或粉蒸排骨。如果是白事,还有大肉丸,大肉丸和小肉丸比,就是肥肉的比例高,多吃几个就绝腻了,贫苦的年代,老一辈人难得见荤腥,想必这大肉丸是父辈们更念想了。烧鱼丸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水乡鲢鱼多,取鱼肉剁泥,按比例加肥肉泥,做出来的鱼丸要有韧劲,弹滑嫩爽,诀窍加盐的比例,若是不知道着诀窍的,就只能自己摸索了。鱼丸煮熟了泡在冷水里,要上桌了,取来酱烧,两三分钟就可以出锅。

      酒席最后一道菜是红烧鱼,却是不能吃的,按照习俗是要用筷子从鱼尾处折断,不消几分钟,鞭炮声响起,就要散席而去了。小孩们还不忘了把各个桌上还剩了的山楂片往口袋里装,这才肯散去。

      客人散去了,主人家要把剩下的菜都折在一起,成了大杂烩。吃是吃不完的,亲戚、邻居家都送一些。大杂烩热了更觉香,丝毫不比初上桌的菜逊色,更因为是杂烩,口味更丰富,常因不知会吃到什么而添了期待和惊喜,这也是吃席的另一大乐趣了。

      想想现在,再吃着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如小时吃席的感觉了,和那吃剩了的大杂烩也是比不了的。历经了贫寒,才更知道至味只是心中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