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3个指标,了解2020经济形势,方能辨别2021何去何从

2021-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职场阿良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然袭击的疫情对市场经济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这一年,有人被永远定格,也有企业经不起环境的考验被迫进入倒闭圈,随之而来的失业潮、转型潮,这一切发生2020年不足为奇。

2020年疫情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基本目标是“活下去”,幸运的是这么撕裂、揪心的一年总算熬到头。

2021年,进入了后疫情时代,我们从“活下去”的基本目标才是向“活更好”更高一层目标迈进。

在经济大环境的洪流中,唯有纵观全局,方能知晓未来何去何从。

一、三大经济指标

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有衡量经济的三大指标,分别是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结合这些数据,可以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形势。

2020年饱受疫情的折磨,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加速了部分传统行业向前推进,比如说培训机构转移至线上教学。

不盲从才能少走弯路,为了更好了解未来发展趋势,从以下3大指标看过去、定未来。

1、经济增长率

 定义:实际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

 注:GDP(国内生产总值),定义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2020年经历疫情冲击后,第一季度GDP呈负数增长,经过全国人民上下共同努力,不仅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同时在第二季度GDP增长3.2%,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经济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同时,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

从上述数据中,很明显地看出,尽管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冲击很大,但是并没有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平稳向前发展。

因此,从经济宏观的数据来看,在后疫情时代,未来充满太多的变数和模糊性,但未来发展趋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

2、通货膨胀率

 定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通货膨胀(inflation)。 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称为通货紧缩(deflation)。 一般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率称为通货膨胀率。

通俗地说,口袋里面的钱不值钱了成为通货膨胀。

举个例子:

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块钱,在20年前,你这100块钱能买到12斤猪肉,10年钱,100块钱可以买到8斤猪肉,而现在拿100块去菜市场可能最多也就只能买到3斤猪肉,同样的100块钱,因为在不同时期,所以买到同等价值的商品不一样,这就叫做通货膨胀。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0年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整体通货膨胀率处于3%以内属于温和爬行膨胀状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物价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正常波动。

所以说,当你把钱存在银行时,如果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超过储蓄收益的年化率,说明你的钱放在银行不仅没有增值,反而是贬值。

通货膨胀率只是衡量当年经济水平的其中一个指标,通过数据可以很透彻地了解当年的市值,以及下一年的走势方向。

3、失业率

定义: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就是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

从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的这3个指标来看,整个市场经济处于平稳上升阶段,表面上对传统行业打击很大,其实这也只是加速了行业进化,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快速迭代的目标。

二、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一句话叫做“市场经济的背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

市场的运作表面看起来风险浪静、自然推进,其实背后都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无形的手,同时还有另一只手在协同运作,这只手就是“政府”,政府通过政策灵活调动市场经济。

在宏观经济学里面存在两大派,一是古典派,认为市场经济遵循萨伊法则(Say’s law),决定经济活动水准的不是需求,而是供给。而且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

其立场是价格具有伸缩性,通过价格调整可以实现均衡,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的运行。

古典派的核心是:市场万能主义、自由放任主义 (laissez-faire)。

除了古典派以外,另一派是凯恩斯革命派,基本观点是价格粘性(sticky price),通过数量调整实现均衡,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干预经济活动。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决定经济活动水准的不是供给,而是需求。

比如说市场经济萎靡不景气时,政府这只手就得发挥作用,通过扩大需求解决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同时带动企业的开工率,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

通过政府这只手解决市场供给平衡问题,尤其2020年的非凡之年,尽管面对疫情的肆虐,在这关键时刻,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发挥作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时,这些成绩是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三、后疫情时代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再大的困难终将过去,经历了疫情时代的脉冲式过程,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观察和思考,把握未来的脉搏,从经验和思考中沉淀。

在后疫情时代,2021年会不会出现一个温和上行的周期不得而知,贸易摩擦如何走向不得而知,从短期趋势来看,经济逐渐会慢慢趋向正常化。

后疫情时代的制造业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制造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珠三角,频频出现员工失业潮、企业倒闭潮等现象,好在下半年逐渐弥补,并回复到正常状态。

进入2021年之后,制造业会逐渐将2020年的所丢失的库存进行补充,在数字化创新的驱动下,传统型制造业开始洗牌,逐渐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迈进。

制造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未来逐步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机会,从而脱颖而出,同时,面对自身劣势中的威胁不加以变革,将可能走向深渊,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未来最大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

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情况会是历史少见,不仅会出现了产能周期下行数年、库存非常低、供给偏紧、环保升级,还会面对需求回升以及弱周期美元多因素叠加的局面。

这不仅由于后疫情的影响因素,还是上一轮制造业周期结束之后的真空期,叠加了两年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全球制造业萎缩,再加上疫情影响,出现了连续四年的下行周期。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2021年较2020年会有一个较强的回升趋势,自动化升级加快,产业升级迭代速度加快,整体上升力量加强,持续稳步快跑模式。

三、写到最后

放眼未来、立足当下。

熬过了令人撕裂的2020,相信新到来的2021总会给人一丝丝安慰,在稳步回暖的经济大环境下,黑暗之中总能见到前方的曙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