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的意义

2017-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勿念

有多少人在二十一天之后放弃了坚持?

一、

有一个很著名的定律。

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

我无意去质疑科学的结论。

但在我有限的了解中,有一部分人坚持过了二十一天,却没能养成习惯。

我就来聊聊这些,“违背了科学规律”的人

二、

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本质是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练习,让身体和思想有了一种惯性。

在我看来,这只是培养了外在的坚持动力。

这种坚持的力量本身是极为薄弱的。

只是给了一些人开始尝试的借口,有些人在尝试的过程中,由外在动力获得了内在动力,成功坚持住;另一些人, 勉强养成了生活方式上的惯性,随后却轻易的放弃了。

什么是内在动力?

就是内心的意愿,强烈的变革的决心,每培养一种习惯都是在向曾经的生活方式宣战,你要战胜懒惰,还有因懒惰养成的身体惯性。

二十一天定律有效的帮助你完成了后者,战胜曾经的身体惯性,然后培养了新的身体惯性。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养成内在动力,没有强烈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感,很容易就放弃了。

变好很难,变坏只在一念之间。

三、

哪种人在二十一天之后最容易放弃?

每天勉强坚持,心中一直想着,只要撑过二十一天就完事了,用尽全身力气,以最糟糕的心情来坚持他的坚持。

二十一天后,就真的完事了。

或者不久后的某一天,以极为荒诞的理由结束了他的坚持。

无来由的坚持,最易不了了之。

那二十一天定律适用于哪种人呢?

心中本就有改变的愿望,长期积蓄,却未曾付诸行动。

这样的人,只缺少一个借口,一旦开始二十一天的练习,容易获得内在动力。

有的人说,“我也有改变的愿望,要不然怎么会尝试开始二十一天,最后还是放弃了”

你确定不是一拍脑袋才想出来的改变意愿?

如果不是,那我只能猜测,你的意志力过分薄弱,内外动力结合都拯救不了你的懒癌。

内外动力结合是种什么情况呢?

就拿早起来说,二十一天后,你每天早上已经有点习惯了早起,这是外在动力。

然后,你的内心很享受这个改变的过程,感觉向以前的咸鱼生活告别了,感觉自己在奔向长期以来最希望过的生活方式,每次早起都对自己有很大的认同感。这是内在动力。

这两种动力结合,才算真正养成一种习惯吧。

四、

再说说我最近看到的一个词。

坚持练习。

想要通过坚持练习来提升某一个方面的能力,却发现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用。

很多人就是搞混了坚持的含义。

坚持只是个过程,不是种手段,练习才是手段。

当你把坚持当成一种手段,认为坚持做某件事就能达成某个目的。

你就一遍遍的对自己说,只要坚持就可以了。

每次都这么说。

过了很久之后,发现自己的水平并没有多大提升。

一万次的无脑重复,也不及带着脑子的一百次练习。

如果是某种技艺,坚持的次数多了,形成肌肉记忆,那倒是有用的。

如果你想提升其他的什么能力,想只靠多次重复就能提升,真的很难。

练习是需要不断思考的,不断思考,不断改正自己才能提升能力。

而坚持只是个过程,无所谓带不带脑子,想要只靠坚持提升什么,效率可想而知。

五、

所以要真想养成什么习惯,那在你的二十一天中,一定要不断的思考,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一遍遍的坚定自己,引导到你初心的内在动力。

如果想要提升某种能力,那最好的办法是坚持练习,而不是坚持重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