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出了一个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想法。
在这个故事中有四个人,嗅嗅、匆匆、哼哼、唧唧,他们分别代表生活中各型各色的人。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触很深,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在生活中我是他们当中的谁呢?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是这样吗?
于阅读,最有价值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每个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每个人都可以看得懂,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代表它的深度,而最终的解释权应该归于你是如何看待与解读它的,阐释就是力量,它可以成功塑造一个小小的、但却意义深重的故事。
的确,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当哼哼,对有些事情无法接受,我很庆幸自己可以在大部分时候更会表现地像唧唧一样,寻求解决的办法,或许是出于无奈之举,也或许还会是被迫的,但终归会去行动,还不至于坐以待毙……
人不是单细胞动物,会有思想、有情感,所以不会像嗅嗅和匆匆那样,只是简单的行动。虽然有时候会延误时机,也或许会犯些错误,成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快乐,而是整个思维的转变,这是任何的奶酪都不及的。及时调整与改变,寻求新的方向是至理格言,在犯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收获另一方面的经验,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所以,不再纠结于是谁(who)动了我的奶酪,而应该思考应该怎么办。
时刻警觉保持清醒是不容易的事,因为很多时候,那些事情,那些后来想想就不可思议的可笑的事,往往是在我们很清醒、并且明白后果的时候而做的……并且这种情况绝对不在少数。所以,能做的就只有尽量减少与避免而已,用一个能敲醒你的木鱼时刻提醒着自己。这个故事,无疑就可以充当这个木鱼。
谨以此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