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弄妹妹——“多子女养育”作业
观察你家里两个孩子的互动,对老大不满的行为列出三个,找到这三个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1.昨晚我在洗澡,听到包包在外面一直哭,同时伴随着饼饼的一阵阵的笑声,我就知道姐姐又在逗弄妹妹了。妹妹越哭,她越得意。起因是妹妹将几本书摆在地上,当作火车的车厢。饼饼故意将这些书藏起来,妹妹哭着说“我不喜欢玩这个游戏”,饼饼咯咯笑个不停。就象《负能量小妖怪》里的情节,在车里,心心故意将宁宁的鞋拿走,放在宁宁拿不到的地方,宁宁哭诉。姐妹俩的这一类摩擦,时不时发生。我在卫生间里一边洗澡一边听着,包包哭的几分钟,我都觉得好久了。我心里有责怪:责怪爸爸为什么能够一直躺床上看手机,可以对包包的哭充耳不闻,这么久的时间,可以完全屏蔽掉。有焦急:我没办法出去,我想阻止饼饼的行为,我想当裁判官。有恼怒:饼饼又是玩这些恶作剧,“明明说过多少次,你和妹妹玩,如果妹妹不喜欢这样,就不要继续”。继而还有恨:恨大熊一直都是用恶作剧的逗弄方式来和小孩链接,孩子不愿意,他自己就乐得哈哈笑。总是“将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对方的痛苦上”。使得饼饼也模仿了这样的交往方式。这个问题,从包包出生就指出了。
以上是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起伏。终于穿好衣服出去,我抱着饼饼,开始钢铁对话,智慧不够,非常生硬。我当时就很好奇想知道她背后的心理需求,我直接问她:妹妹一直在哭,她不喜欢这样玩,你看不到吗?你这样做,是想要关注吗?说之前我都知道,这些问话都是废话,后面一句我是问自己的。我知道,对于她来说,陪做作业不叫“独处时间”,做完作业之后的陪玩,才是有意义的。现在回忆,我竟然想不起昨晚我在洗澡前,有没和她玩乐一会儿,哪怕是几分钟的时间。应该是没有。她洗完澡后,我就忙不迭地进去卫生间开始我的“独处时间”了。
爸爸躺床上,阿姨在忙,妈妈在洗澡,这种和妹妹的留白时间,她用了“破坏妹妹摆的场景”来娱乐自己。其实,这和以前她上幼儿园时,每天回家摆故事场景,总是被妹妹破坏,她恼羞成怒,是多么相似啊!写到这里,要流下泪来。真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她摆的场景被妹妹破坏,而大人总是偏袒小的,尤其是爸爸,总是说“你就给妹妹玩一下嘛,妹妹这么小。你是当姐姐的,应该让人妹妹嘛。”这些话犹在耳边。现在妹妹上幼儿园了,也会摆场景了。到姐姐来“使坏”了。而我们责怪的,还是同一个人!突然觉得她好可怜,就因为妹妹比她小,即使只是小三岁,她就要承担那么多道理、约束、限制,似乎错的总是她。而她,也只是来到这个世界才6年多而已。
2.现在饼饼可能在学校学会了一个扮鬼脸表情,就是一边吐舌头一边双手拇指放脸上,其余手指扑腾。她最喜欢对妹妹做这个动作,因为一做妹妹就哭着说”我不喜欢玩这个游戏“,她就好开心,愈发要做。
3.最近包包每天将自己换一种动物或东西(譬如说自己是大象、兔子、草莓、星星等,每天都不一样),我们大人都会顺应她,每天改口。一叫她“妹妹”,她就跺脚哭腔说“我不是妹妹,我是兔子。” 而饼饼则偏不会顺这妹妹,她每次都说“我就是叫你妹妹”,然后包包就愈发要哭的样子。
写完这三件事,都是每天发生频繁的摩擦,才发现似乎性质都是一致的,就是喜欢故意逗弄,妹妹越哭,她越得意。将爸爸的方式一板一眼学了去。有时候,我会觉得,包包也太“小题大做”了吧,“能不能将姐姐的故意为之当没听到没看到啊”。逗弄自己的小跟班,是不是她社交方式的一部分。平时在学校,在同学的圈子里,她完全没有这样的行为。据她说,和好朋友在一起,也经常被好朋友“骂”(就是说她)。回到家,神经放松,她找到这种取乐的方式。这是我的猜测。也许小孩之前互相逗弄,也是很正常的交往方式。只是因为包包弱小,总是激发了我的情绪。
补:
@王丽红
是的。这两年通过学习我很意识到包包的哭总是激发我的情绪,我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包包,很容易对饼饼的行为特别多怨恨的情绪。也许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经常被表姐欺负的角色,不敢反抗。虽然我一直意识到我的自身问题,但她们姐妹一有冲突时还是自然而然地恼怒,我还在修炼。我觉得饼饼就是来度我过这个梗的。
@唐小艳
通过你的分享,我意识到平时我们家严重缺少两点。一个是“竖立老大的威严”,平时爸爸、奶奶总是说“姐姐不乖,还是包包乖”,“姐姐不听话”“姐姐没礼貌”。(我自己是不说的)我不以为然,想着这些话毕竟出自爸爸、奶奶之口,对她应该没什么影响。但可能次数多了,她就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了”,对妹妹没有威信。第二点是“对老大赋权”。平时很少有姐姐单独带妹妹的时候。听了分享后,这两天我有意地制造机会,说“姐姐带你去玩吧”,会看到饼饼非常开心。譬如今早,我在小山坡这一头,她俩在那一头,空间上有距离,而我视线也能看到。感觉这样大大增进了她们的感情。而我又有时间“独处”。[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