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铸就非凡
傅踢踢说:与其因为泯然众人而惶恐不已,不如在众生中觅得自我,学会接受最普通的生活。
傅踢踢是谁?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他说的这番话很有道理,所以顺便扩展了一下:傅踢踢,专栏作者,笔名辛悬,毕业于复旦大学。
运营微信公众号“傅踢踢”。同名自媒体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界面新闻客户端均有开设。
从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就让我们准备一个本子,把下一课要讲的内容提前阅读,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并提出疑问,称之为“质疑”;
把無論何時何地发现的好句子,随时随地抄录下来,称之为“所得”,并将它深入骨髓,养成自己的一个习惯。
可以说,这个习惯让我受益终生。
在那里看到了好句子,即便手中没有纸笔,也会立刻用手机记录下来。
这便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最原始、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法。
就像春上村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的:东京我一直去的那家健身馆里, 贴着一张招贴画, 写着「肌肉难长, 易消. 赘肉易长, 难消」令人生厌的事实, 但终究是事实。
写文章也好,健身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要想写出一篇鸿篇巨著,也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甚至是非人的折磨。
就像写《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是一个用生命在写作的人!
路遥曾说:写作艰难,想起来不寒而栗。晚上只睡五六个小时,起来还得走到桌子前,继续写,我自己来说服自己,像哄小孩一样哄自己。看见桌子,像上沙场一样。
他之所以如此废寝忘食拼命地写作,是因为由于他身体的原因——那时他已得病,但是他不想去医院,找中医开了药,继续创作。
他怕一丢下,灵感没有了,难以完成。
正如他在《人的价值》中所说:我就想在中国任何作家完成长篇是不可能的,曹雪芹没写完就死了,身边的柳青也没有写完,我会不会呢?
第一部初稿很艰难,坐在吉普车上感到难受,回到城市后看到街道两边的小吃,非常眼馋,这些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就是山珍海味。
第二部结束后,身体完全就垮了,第一天写完,第二天就趴在地下起不来了。靠着精神,斜着身子抄完稿子,浑身没有劲,只有膝盖上还有劲,趴在地板上,整理稿,每吸一口气,费九牛二虎之力,得一种怪病,气能吸进去吐不出来。
每当自己写作遇到瓶颈期,我都会想到路遥。自己这点困难算什么?和路遥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人这一生,说起来着实不易。尤其是想做自己更加艰难。
正如林语堂在《我的愿望》中说: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人生浑浑噩噩很简单很轻松,但是,可以肯给的是,当生命完结之时会悔恨交加,却已无力回天;
而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确实很难很难,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甚至是贫苦。
正如路遥在《人的价值》中写到的:到礼拜天,我从自己的房子向外看对面的家属楼,灯火通明,每个窗户后面都在炒菜,喝酒,外面下着雨加雪,而我一个人。那边楼上的灯最后熄灭了,窗帘一个一个地拉起来...这是自己的选择,无办法,涌出热辣辣的眼泪。
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持与执着,才让我们看到了反映1975—1985这十年间农村、工矿、城市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全景式的《平凡的世界》!
说路遥用生命去写作,一点都不夸张。在写完《平凡世界》没几年他就去世了,年仅42岁。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一日三餐,工作学习,亲情、友情、爱情,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把我们的时间切割的支离破碎。
可是同样是一天24个小时,同样是这样一个短暂的人生,为什么有的人却活得惊天动地、轰轰烈烈?
其实轰轰烈烈也是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孕育成长。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的,世界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即便是当木匠,也要全力以赴,也要争当第一流的木匠。
人的生命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是在结果中,结果并不重要。如果论结果的话,人都要死,而且地球也要崩溃,更广阔地看,没有什么伟大与渺小。
你要去相信,时光且长,你终将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拥抱独属于你的未来。